物業服務走進農村 村民拒交物業費

導讀:
記者昨日從門頭溝區獲悉,潭柘寺鎮魯家灘村委會聘請物業管理公司走進農村,為村民當“管家”。7月10日,中盛龍達(北京)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了魯家灘村的魯新家園,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服務。來自豐臺的中盛龍達物業公司經過考察后,同意接管小區的物業。”昨天,魯新家園村民馬女士告訴記者,雖然物業“催促”村民交納一年的物業費,但多數人不愿意這么做。物業公司方面的統計證實了村民的說法。截至目前,已經到物業辦公室交納物業費的村民人數只占到一成。” 孟女士認為,過去村民從未因住房交過錢,在觀念上還不能認同物業費。那么物業服務走進農村。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記者昨日從門頭溝區獲悉,潭柘寺鎮魯家灘村委會聘請物業管理公司走進農村,為村民當“管家”。7月10日,中盛龍達(北京)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了魯家灘村的魯新家園,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服務。來自豐臺的中盛龍達物業公司經過考察后,同意接管小區的物業。”昨天,魯新家園村民馬女士告訴記者,雖然物業“催促”村民交納一年的物業費,但多數人不愿意這么做。物業公司方面的統計證實了村民的說法。截至目前,已經到物業辦公室交納物業費的村民人數只占到一成。” 孟女士認為,過去村民從未因住房交過錢,在觀念上還不能認同物業費。關于物業服務走進農村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物業公司為村民當“管家”
新農村政策的推行,讓農民們“上樓”過起了城里人的生活。然而,農民“上樓”之后,新社區如何管理卻成了一道難題。
推薦閱讀:
物業管理費收取標準
物業管理條例
如何避免物業糾紛
目前,京郊很多村鎮采取“自管”模式——自建物業公司。但在一些社區規模較小的村莊,尚不具備自建物業公司的條件。門頭溝區潭柘寺鎮魯家灘村則為人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模式:主動聘請正規物業公司進村管理。這是農村挖掘自身物業市場價值的一次“試水”,雖然成敗現在還無法預言,但這種新的模式將很可能成為京郊小城鎮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京郊的農民也像城里人一樣,享受到物業服務了。記者昨(24)日從門頭溝區獲悉,潭柘寺鎮魯家灘村委會聘請物業管理公司走進農村,為村民當“管家”。
7月10日,中盛龍達(北京)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了魯家灘村的魯新家園,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服務。魯新家園建成于2000年,小區內共有9棟樓,516戶村民。對于這些早已經“上樓”的村民而言,物業公司雖然聽著并不陌生,但小區接下來將怎么管理,大伙兒則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
為什么村委會請物業公司管理魯新家園?魯家灘村委會主任肖金亮告訴記者,過去的10年,都是村委會自己管理魯新家園,但由于村委會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沒有專人負責,導致管理上存在問題。
“以前小區的衛生清潔、治安維護和管理維修全由村委會負責解決,難免顧及不全,也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小區維修工作不及時、取暖費收不齊等現象時有發生。” 肖金亮說,每年村里都貼錢管理小區,但村民們還是頗有微詞。
目前,北京郊區很多村鎮在農民“上樓”之后,紛紛自己成立物業公司,這樣既解決了農民“上樓”后的就業問題,同時“自管”模式也更易于被農民接受。對此,肖金亮認為,魯新家園規模較小,不具備成立物業公司的條件。“自管”模式只好放棄。
于是,魯家灘村委會將魯新家園的管理權委托給社會上具有資質的正規物業公司,成為目前京郊首個聘請物業公司管理的村莊。來自豐臺的中盛龍達物業公司經過考察后,同意接管小區的物業。村委會則負責協調、監督物業公司的工作。
肖金亮告訴記者,物業公司進駐小區后,10年來積壓下的很多問題將得到解決,小區也將實行規范的物業管理。相比以前,物業公司將請正規的保安隊伍負責維護小區治安,有統一的保潔員負責維護環境衛生,有專業的維修工負責小區日常維護工作。
不過肖金亮也坦言,目前村里剛引入社會化的物業管理,一年的合同期內,物業公司運行是否順利,村民是否認可,這些疑問還需要觀察。
村民:“我們確實不習慣交物業費”
“物業公司管理當然好,但我們不習慣交物業費。”昨天(24日),魯新家園村民馬女士告訴記者,雖然物業“催促”村民交納一年的物業費,但多數人不愿意這么做。
物業公司方面的統計證實了村民的說法。截至目前,已經到物業辦公室交納物業費的村民人數只占到一成。物業公司稱,他們現在的前期工作也是賠著錢在干。
關于物業管理的收費標準和服務范圍,清晰地張貼在魯新家園的東門口。綜合下來,每月每平方米的物業費是0.65元。村民的物業費將用于綜合管理、設備日常維護、清潔衛生、綠化養護和秩序維護五個方面。
物業辦公室的孟女士告訴記者,0.65元的收費標準完全依據國家政策,他們還特意考慮到農民的收入水平,將物業費的收費標準一再降低。“就是這樣,村民還是有意見。” 孟女士認為,過去村民從未因住房交過錢,在觀念上還不能認同物業費。
村民馬女士接受采訪時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我們確實不習慣交物業費。”她向記者講述了不交物業費的理由:她家7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每平方米0.65元,物業公司收一年的物業費就是556塊錢。這和過去每個月象征性地拿出幾塊錢交保潔費相比,數額相差太大了。馬女士的想法很具有代表性,記者調查了5位村民,他們不交物業費的原因也是心疼錢。
而已經交物業費的村民卻不這么認為。剛在物業辦公室交完錢的村民肖先生說,享受別人提供的服務,就應該花錢。而且,物業近期的表現很令人滿意。
雖然收費的情況并不理想,但物業辦公室的孟女士表示,他們不會因此降低服務水平,畢竟是第一次為農村管理物業,很多方面還需要與村民溝通,得到村民的理解。
物業公司:頭項任務是清理樓道堆積雜物
昨天的室外溫度升至35攝氏度,幾名物業保潔人員蹲在太陽底下拔草,汗水很快浸濕了他們的工作服。
進駐魯新家園已滿兩周,中盛龍達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每天在小區內忙碌著。他們希望兩個月后,魯新家園面貌一新。
魯新家園是個安靜的居住小區,樓與樓之間是大片的草坪,村民們在綠陰濃密的涼亭下打牌、聊天。不過,由于多年的管理跟不上,小區的綠地里雜草瘋長,路燈破損嚴重,有的燈泡和燈罩早已不知去向,進出樓道的大門很多已成擺設,稍微一碰就可能倒下。
中盛龍達物業公司駐魯新家園物業辦公室的孟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也是第一次接管農村的物業管理,不過,魯新家園比想象的強多了,至少沒有人在小區里養雞、養豬。
進駐小區的第一天,物業組建了一支由5名保潔、2名綠化、6名保安構成的服務團隊,他們中的一些人就是魯家灘村民,熟悉當地的環境,工作也好開展。
“新官上任三把火。” 物業首先開始清理村民在樓道內堆放的雜物。記者看到,每個單元前都貼著一張通告,希望村民將樓道內存放的個人物品和一樓的廢品及時清理。
“樓道已經清理一遍了,每天運走的雜物都有一車。” 孟女士說,把堆積多年的雜物清除干凈之后,他們將開始清潔樓道的地面,希望地面能亮得“反光”。
拔草、種花、修理小區內壞掉的探頭、更換太陽能路燈和新垃圾桶、更換樓道大門……等待物業的還有一系列工作。“兩個月以后你們再來,這里肯定變樣。”孟女士說,物業也是這么向魯新家園的村民承諾的。 [page]
專家:該模式將成小城鎮發展新方向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城鎮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對于農村主動聘請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的新嘗試,中央黨校“三農”問題專家徐祥臨認為,過去城市中才有的物業服務延伸到農村,既挖掘了農村物業的市場價值,也為農民帶去實惠,這是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雖然過程會歷經坎坷,但這種模式將成為京郊小城鎮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