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爭議行政手段處理 解除勞動關系必須書面

導讀:
解除關系必須書面 員工離職的四種類型是:協商解除、員工辭職、企業解雇、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與社保關系直接相關,只要勞動關系存在,單位就必須為勞動者繳納保險。相關法律規定,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必須有證明,至少通過以下三種形式中的一種予以明確。為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公正、及時解決勞動人事爭議,本市成立了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天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為準司法機構,庭審結案的裁決文書下達15日內,如果雙方不上訴,則具備法律效力。那么社保爭議行政手段處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解除關系必須書面 員工離職的四種類型是:協商解除、員工辭職、企業解雇、勞動合同終止。勞動關系與社保關系直接相關,只要勞動關系存在,單位就必須為勞動者繳納保險。相關法律規定,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必須有證明,至少通過以下三種形式中的一種予以明確。為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公正、及時解決勞動人事爭議,本市成立了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天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為準司法機構,庭審結案的裁決文書下達15日內,如果雙方不上訴,則具備法律效力。關于社保爭議行政手段處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記者了解到,此前全國勞動爭議案件主要由三大類構成,第一類是基于工資與加班費,約占勞動爭議案件的33%,第二類是基于社會保險,約占31%,第三類是基于解除勞動合同,約占17%?!渡鐣kU法》實施后,勞動爭議將呈現出哪些特點?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將如何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的勞動爭議呈現出四方面特點:一是爭議主體多樣化。勞動爭議的主體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還有非法人單位(指分公司),但仍以勞動者提出申請的居多;二是爭議內容復合化。在勞動爭議中,各種爭議內容常常是互相交織在一起,一個案件往往包括了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福利、醫療費、工傷待遇等多項訴求,有時甚至多達十幾項訴求,據統計,仲裁請求達五項以上的爭議占到一半以上;三是群體性爭議增多。由于爭議往往涉及職工的相同利益,同一單位一旦有人提出訴求,就會有多人效法,勞動者在利益問題上的關聯性明顯增強;四是爭議處置難度加大。
長期用工以獎代罰
王勇律師說,《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特別是近一兩年間,本市勞動用工整體思路逐漸轉變,首先是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成為主流,2008年以前在企業一年一簽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占到80%,《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得到扭轉。其次是“以獎代罰”的勞動合同成為趨勢,按照法律要求,“違約金”除根據《勞動合同法》在培訓和泄露商業秘密、知識產權方面可設置外,其他情況均不準許設置。所以,今后企業希望留住員工,只能使用獎勵的方式,而不可能再通過合同“鎖住”員工。再次是由勞動者獲得補償代替行政處罰,過去是公力救濟,比如企業不簽勞動合同,員工只能進行舉報,勞動監察部門對企業處以500元的罰款,但成效一直不明顯。而今,一旦企業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可以直接要求企業支付雙倍工資,實現自力救濟。
解除關系必須書面
員工離職的四種類型是:協商解除、員工辭職、企業解雇、勞動合同終止。需要強調的是,只要企業沒有以書面形式與勞動者確認勞動關系解除,就視為勞動關系依然存在。勞動關系與社保關系直接相關,只要勞動關系存在,單位就必須為勞動者繳納保險。相關法律規定,要求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必須有證明,至少通過以下三種形式中的一種予以明確。一、當面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當面交付簽字確認;二、郵寄送達,以掛號信或特快專遞的形式;三、公告送達,在省級以上報紙刊登公告的方式。在四種離職類型中,協商解除勞動關系中如企業是提議主體,則也需為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
當勞動者出現勞動人事爭議問題且企業調解無效時,下一步的解決方式就是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這也是訴之法律前的前置程序。為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公正、及時解決勞動人事爭議,本市成立了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天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記者日前來到天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綜合辦公室主任吳宗為告訴記者,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只負責處理市屬外商投資企業、市屬金融機構、跨省市的勞動爭議和市屬機關事業單位的人事爭議。“而除此以外的勞動人事爭議均應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到區縣仲裁機構處理。”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作為準司法機構,庭審結案的裁決文書下達15日內,如果雙方不上訴,則具備法律效力。勞動仲裁2008年實行免費后,勞動者申請仲裁只需帶著申請人身份證明及復印件、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