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延長工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導讀:
建設工程延長工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建設工程延長工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
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拖延工期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建筑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其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下幾個方面:
降低了企業信譽。建筑企業投標時慷慨陳詞,表示要嚴格按照工期施工,一旦中了標,就慢做細干,“慢工出細活”。或以天氣影響為借口,或以工藝復雜為原因,將工期拖上一兩個月,有的甚至更長。拖延工期表面上看,是施工企業為建設單位負責,實則不然,工程承包到手,人員難以保證,管理比較混亂,工期無法控制,直接降低了施工企業的信譽等級;對外部的影響則是本地建筑企業沒有一個能準時交工的,影響了整體形象,降低了市場競爭力。
損害了業主的利益。建筑施工拖延施工工期直接損害了業主利益,某肉羊養殖企業不足2000平方米的科研辦公樓原計劃5月份竣工,但在6個月后還未竣工,企業計劃在新科研樓中進行的胚胎移植等工作也不得不在簡陋的臨時手術室中進行,降低了胚胎移植成功率,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
增加了工程成本。某單位家屬樓,原計劃元月份交工,10個月后仍未竣工。期間恰遇木材漲價,增加工程支出1萬余元,工程監理等人員開支相應增加了1萬余元。
降低了工程質量。由于有些工程項目干干停停,前后工序跟不上,工種配合不密切,導致墻面裂縫等質量通病無法根治,工程質量無法保證。
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由于施工企業不能按時交工,往往導致建設單位在支付施工款時扯皮,形成了不少拖欠工程款,又導致施工企業效益下降,形成惡性循環。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法庭,對簿公堂。
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有:
建設單位資金不足,施工企業無力墊資施工。一些建設單位對急于承包工程的施工企業提出墊資施工的不合理要求。施工企業為了爭得項目,往往在招標時先答應墊資,在實際施工工作中無力墊資,而導致工程施工進入停滯狀態。
企業施工技術力量薄弱,無法承擔,工程施工任務。有的企業急于承攬工程,不管技術力量是否能達到,也不管能否按期交工,像占地盤一樣,也把建筑工程攬來占住,然后再一點點慢慢干,保證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建設單位的利益。
招投標制度沒有完全落實。為了減少與周圍群眾的矛盾糾紛,往往用本地的建筑企業,仍然存在以解決矛盾糾紛為招標條件之一,變相的明招暗定現象,或在招投標時把外地企業拒之門外,造成了工程的先天不足。
監管不力,處罰不到位。對于建筑工程監管目前僅限于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還沒有深入到合同履行的監管上。建設單位因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強調按期交工。建筑市場監管部門對拖延工期缺乏處罰措施,導致建筑工程拖延工期愈演愈烈。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當前,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在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下,農村建筑企業面臨著國外建筑企業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建筑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要提高農村建筑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西部大開發中發展自己,首先必須增強信用意識、合同意識,把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問題治理好。
打破地域限制,引入外地企業參加競標。市場是開放的,搞地域限制,保護的只能是落后,只會讓自己的競爭力更弱。只有打開建筑市場大門,讓外地乃至外國企業進入,參與競標,這樣本地的建筑施工企業危機意識增強了,才可能在競爭中求得發展。
堅決杜絕墊資施工的違法做法。建設單位工程要立項上馬,就必須落實建設資金,沒有相應資金的堅決不允許招標,不允許開工建設,從源頭上杜絕“胡子工程”出現。
嚴格處罰措施。建設單位與施工企業應訂立嚴格的建筑施工合同,明確拖延建筑工程的處罰措施。特別是要把工期進行合理排布,嚴格按各分部工程工期要求,逐階段檢查兌現。
加強監督管理。建筑工程監管部門除了加強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外,還應把工期監管列為重要內容。凡拖延工期的工程不能被評為文明工地,拖延工期的工程項目占到一半以上的施工企業不能進行正常的資質就位,給予降級處理,直至清出市場。通過治理,使建筑工程工期合理,工程質量穩步提高,建筑市場秩序良好,建筑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