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或減持房產應對房產稅 開征可抑制投機

導讀:
《意見》指出,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對普通住宅征收房產稅是否真的能抑制高房價?于是,關于房產稅將開征的種種傳聞及消息開始成為近期牽動各界神經的敏感話題。也有不少資金有限的開發商擔心房產稅開征后會導致一部分投資出逃,影響成交量。其中規定,房產稅以房產為征稅對象,按照房產的計稅余值或出租房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向產權所有人征收,對個人非營業性房產免征房產稅。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總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5月31日,國務院明確將“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那么炒房者或減持房產應對房產稅。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意見》指出,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對普通住宅征收房產稅是否真的能抑制高房價?于是,關于房產稅將開征的種種傳聞及消息開始成為近期牽動各界神經的敏感話題。也有不少資金有限的開發商擔心房產稅開征后會導致一部分投資出逃,影響成交量。其中規定,房產稅以房產為征稅對象,按照房產的計稅余值或出租房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向產權所有人征收,對個人非營業性房產免征房產稅。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總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5月31日,國務院明確將“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關于炒房者或減持房產應對房產稅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
●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
國際國內經濟深度調整和深刻變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破除制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推動科學發展。
●《意見》指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近來,“房產稅”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目前各方對房產稅作用和實施方式爭論不休,但是多數人士基本達成共識:開征房產稅是繼清算土地增值稅實施以來的第二只調控“靴子”,房產稅等政策出臺只是時間問題。房產稅能否在這個節骨眼上橫空出世,力挽狂瀾?對普通住宅征收房產稅是否真的能抑制高房價?一旦開征,昆明的開發商及購房者,又將面臨怎樣的選擇及市場環境?
今年以來,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新政可謂是一個接一個。土地增值稅的風頭剛過,房產稅的浪頭又起。
如今房價之高、增長速度之快,消費者有目共睹。據昆明市房產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昆明主城四區商品房共成交3601套,成交金額為17.62億元。成交均價從4月份6571元/平方米的“高位”升至6840元/平方米。
在政府的調控導向逐漸明確的情況下,昆明房價卻難言“松動”。于是,關于房產稅將開征的種種傳聞及消息開始成為近期牽動各界神經的敏感話題。由此看來,“房產稅之劍”雖然還未落下,但它已讓普通購房者、開發商、投資者心里七上八下。一方面,普通大眾熱切期盼著政府拿出真刀真槍的政策來給急速狂奔的房產市場套上“韁繩”,盼望房價能夠降溫;一方面,也有人擔心房產稅不但抑制不了房價,反而會增加房屋持有者的成本。也有不少資金有限的開發商擔心房產稅開征后會導致一部分投資出逃,影響成交量。除此以外,不少業內人士對房產稅等相關稅收所起的作用表示懷疑,擔心房產稅未能解決樓市本質問題——供需失衡矛盾。
將視角切換到昆明樓市中,我們會發現,房產稅還未出臺,但市場早已做好了準備:一些處在觀望中的開發商加快了推盤進度,放慢拿地速度,確保手中資金鏈能應對市場調控;手中持有多套房產的投資者們則靜觀其變,擇機而動;而大部分自住及改善型買家,仍舊在看房買房。
本期專題,我們將邀請多位開發商、業內人士深入探討房產稅。一旦房產稅開征,相信你也會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理性選擇和判斷。
政策解讀
樓市調控,房產稅或將來臨
房產稅,并非一個新稅種,早在1986年,其就已經出現在法律的明文規定中了。
1986年國務院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其中規定,房產稅以房產為征稅對象,按照房產的計稅余值或出租房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向產權所有人征收,對個人非營業性房產免征房產稅。房產稅的稅率,依照房產總值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算繳納的,稅率為12%。那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未進入市場化,城市居民的住房還處在福利分房階段。也就是說,那時很少有人有產權屬于個人所有的房子,因此,對于絕大部分人而言,這條法律法規對大多數人而言幾乎成為一紙空文。
如今,高漲的房價,讓政府再次將調控延伸到房產稅中來。5月31日,國務院明確將“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就是這時候,上海又有消息傳來,當地政府正緊鑼密鼓討論制定新的樓市調控細則,其中包括房產稅征收辦法。值得注意的是,國條院對于“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的態度,似乎印證了各界的猜測:樓市調控的殺手锏——房產稅真的要來了。那么,它又將在哪些城市開展試點?昆明是否會列為試點城市?
“目前,房產稅的一切細則尚未有定論。但從近期‘新國十條’的出臺以及地方實施細則的落地大膽推測:國家宏觀性制定出房產稅的征行時間和辦法,但具體的開征方式將下放到各地方政府。開征房產稅,或許會拿上海、北京等城市做先行試點地區。昆明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因房地產行業發展并不成熟,應不會列入試點城市范圍之內。”云南財經大學財政稅收研究所教授、研究員楊樹琪表示。
開發商:需要根據市場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采訪中記者發現,昆明開發商們對于房產稅一事雖然關注,但卻沒有恐慌情緒。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開發商,比如星耀集團、諾仕達集團、俊發地產等品牌開發商有關負責人就表示,房產稅的開征有利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短期內也會對市場產生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而且,房產稅是一項普通的稅費,不少國家已經推行了,中國也一定會出臺房產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大家要用平常心對待房產稅的開征。
相對于品牌開發商來說,一些中小型開發商對房產稅一事表示會適當“關注”。“去年地產火爆時,很多開發商的現金流回籠得較為順利。今年上半年,很多開發商目前還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其次,城中村改造等自住需求及改善性需求仍舊大量存在,今年一手房市場新房供應量較少,需求比較旺盛。即使此時昆明成為開征房產稅的試點城市之一,對市場的影響也是短暫的,僅僅只會造成成交量的短期波動。”泰興隆地產常務副總顧剛表示,如果房產稅收一事正式確定,對于開發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無論是在現金流還是銷售上,開發商都面臨著融資渠道拓寬以及銷售方式升級的考驗。比如需要根據市場做一些產品結構的調整,根據市場的大環境重新對產品進行定位。
炒房者:如房地產稅開征,或適當減持房產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調控手段之一,房地產稅的開征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炒房團的“熱情”。
在記者對于市場的走訪調查中也發現,眾多炒房客對于房產稅一事也持觀望態度。來自浙江的服裝批發商錢先生就表示,盡管房產稅還未真正落地,但是國家對于房產稅調控的基調一定,就引發了地產股的動蕩。其次,開征房產稅后,不管這個稅率是多少,它都會對房產投資收益率造成影響。“目前我手中持有10套房產,如果房產稅開征,每套房子每年都會產生相應的稅款。我會權衡哪些物業更具投資價值,收益更高。哪些房子應該迅速轉手。”錢先生表示。
也有人表示,不管房產稅是否征收,房子作為一個投資產品,相對于股市來說,其保值、增值性仍受到肯定。在投資渠道單一的昆明,一些實力強大的炒房者或是投資者,并不會因為房產稅征收就拋售房源。畢竟對于這部分投資者來說,能購買這么多的房子,就不會擔心這點稅費。[page]
“目前市場的供求關系投機傾向明顯,占有自己居住以外多余物業的人很多。一旦房產稅開征,確實會增加一部分炒房者的房屋空置成本。這些人或將部分房源投放到房產交易市場中去,不能排除賣房者將房產稅轉嫁給購房者。同時,房產稅開征讓炒房者的獲利空間減少。或將有部分炒房者減持房產,降價銷售。”云南財經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詠雪表示。本報記者虞靜
自住型買家:征收方式未明細大部分買家不擔心
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的房產稅也引發了許多自住型買家的注意。采訪中,大部分自住型需求的買家都表示,房產稅的征收方式未明細,并不影響其購房需求。
“上海房產稅的傳言,目前流傳有三種,征收方式都尚未明確,操那個心干嘛!”居住在昆明市電纜廠的林女士表示。她認為國家征收房產稅的目的是打壓炒房者,而非自住型需求的購房者,而對專門投資房地產的投資型需求進行“定點打擊”,則有助抑制飛漲的房價,對自住需求者來說是件好事。
“現在昆明的一手房供應量這么小,房價漲得很高。假如下半年市場上的房源還像目前一樣緊缺,那即使再有新政出臺,房價照樣會很高。所以我認為,該買房還得買。再等下去,也不知道市場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即使是房產稅開征,也不會打消我買房的念頭。”租住在白馬小區的張先生認為。
目前房產稅的征收方式還未明晰,但如果其征收范圍擴大化,勢必還是會影響到自住型買家。“買房子還要交稅,那我還不如租房呢!”租住在新發小區的張女士表示,“昆明現在的房價較高,買個4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最低也要25萬元左右,按照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來算,也要攢個2年才買得起房。如果房產稅不分青紅皂白,對所有持有房產者都征收,那還不如租房住來得劃算。”本報記者金昱利
改善型買家:按面積征收房產稅不合理,只能見招拆招
在醞釀出臺房產稅的上海,有傳言說:房產稅有一個免征標準,按此標準普通的三口之家就是換房也不一定要繳納房產稅,投資者也只要保證住房的持有面積沒有超過規定標準,手持多套房也未必需要繳納房產稅。如果傳言屬實,昆明也照此執行,那么改善型買家是否只會青睞于小戶型住宅,進而達不到改善居住的目的呢?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采訪中,有市民也表示,如果真要以面積作為征收標準,那么只能見招拆招了。“我一口氣買兩、三套連在一起的小戶型,然后將其打通,變成一套大戶型,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目前已經擁有一套48平方米住房的李先生表示,如果按照面積來征收房產稅,那就意味著永遠只能買小戶型房源,對于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居住條件的人群來說,唯有出此下策,才能滿足改善居住品質的需求了。
“按照面積來征收房產稅,挺不合理的!”在甲殼城市(論壇新聞)買房的孫先生認為,此前他購買了一套57平方米的小戶型,但過幾年肯定要換大一點的房子。如果房產稅按照面積來征收,第二次買個大戶型的房子就要交稅,那還不如就蝸居在這個小房子。本報記者金昱利
■記者手記
“70年產權”是房產稅改革關鍵
在采訪過程中,專家和開發商都提到國外開征房產稅的種種利好,然而該稅收政策怎么落入國內,就引來諸多的爭議呢?歸咎其原因,記者認為可能是土地制度在作怪。
國外的土地采取的是私有化制度,但國內的土地施行的是公有化制度,購房者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國外繳納房產稅也好,持有稅也好,市民都是心甘情愿,畢竟不管使用多少年,這房子是我的,土地也是我的,權衡收益,劃算。但在國內,這土地可不是我的,房子70年以后也不知道還是不是我的,因此,擁有尚不明確歸屬的房子,還要繳納都不知道屬不屬于自己的房子的稅費,心里能不窩火嗎?
土地屬于國家,這是無法變更的事實,但國家在征收房產稅之前,能否先為“70年后住宅的歸屬”給個明細的說法,讓購房者吃顆定心丸,穩定了市場,也才能順利地逐步地推進房產稅改革。(編輯:范玉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