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

導讀:
嶺南公司認為貴鋼違反合同,貴鋼認為嶺南公司低價承租導致貴鋼國有資產流失。嶺南公司每年600萬承租貴鋼生產線,兩年后貴鋼違約要求租金升至10倍以上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7月22日,本報接到貴州省廣東商會投訴,稱民營企業廣東嶺南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貴陽投資的項目——貴陽嶺南鋼鐵實業有限公司,因為合作方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單方面中止租賃合同,引起一系列糾紛,使得嶺南的1.8億元投資項目陷入癱瘓。貴鋼與嶺南的租賃協議經貴鋼職代會、董事會討論通過,并得到了貴州省經貿委的批復。嶺南公司對此項目十分重視,調集了1.8億元資金來運作。那么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嶺南公司認為貴鋼違反合同,貴鋼認為嶺南公司低價承租導致貴鋼國有資產流失。嶺南公司每年600萬承租貴鋼生產線,兩年后貴鋼違約要求租金升至10倍以上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7月22日,本報接到貴州省廣東商會投訴,稱民營企業廣東嶺南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貴陽投資的項目——貴陽嶺南鋼鐵實業有限公司,因為合作方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單方面中止租賃合同,引起一系列糾紛,使得嶺南的1.8億元投資項目陷入癱瘓。貴鋼與嶺南的租賃協議經貴鋼職代會、董事會討論通過,并得到了貴州省經貿委的批復。嶺南公司對此項目十分重視,調集了1.8億元資金來運作。關于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嶺南公司在鋼市低迷時低價承租貴鋼生產線,在鋼鐵行情大漲之際,貴鋼要求租金升至10倍以上,甚至提出中止租賃合同。嶺南公司認為貴鋼違反合同,貴鋼認為嶺南公司低價承租導致貴鋼國有資產流失。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雙方鬧上法庭,嶺南公司贏了官司輸了錢,貴鋼輸了官司贏了錢。
嶺南公司每年600萬承租貴鋼生產線,兩年后貴鋼違約要求租金升至10倍以上
租賃糾紛套牢廣東民企1.8億
7月22日,本報接到貴州省廣東商會投訴,稱民營企業廣東嶺南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嶺南”)在貴陽投資的項目——貴陽嶺南鋼鐵實業有限公司,因為合作方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鋼”)單方面中止租賃合同,引起一系列糾紛,使得嶺南的1.8億元投資項目陷入癱瘓。
1.8億元的投資,對于任何一家民營企業來說,都不是一筆小數目。貴鋼與嶺南之間的合作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合作雙方及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將怎樣處理這一合同糾紛?7月24日,記者趕赴貴陽,采訪了貴鋼、貴州省經貿委、貴州省國資委和嶺南公司相關負責人。
鋼市低迷嶺南接盤
2001年—2002年,時值國內鋼鐵行業跌入谷底,鋼鐵市場一片低迷。作為一家老國企,因為本身包袱重,加上市場行情不好,貴鋼的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貴鋼現在的總資產不到17個億,但是負債卻達14億元,負債率達到83%。”貴鋼辦公室主任鄭智賢告訴記者,“2002年貴鋼虧損1.4億元,2003年虧損1.1億元。其中每年設備折舊和銀行利息就超過6千萬元。”
據鄭智賢介紹,貴鋼的生產線分為兩套系統:新系統和老系統。新系統指的是利用亞行貸款投資6.8億元建設的貴鋼第二煉鋼廠和投資1億多元建設的第三軋鋼廠;原有的生產線為老系統。第二煉鋼廠生產工藝先進,2000年建成并投入試生產,設計生產能力為月產3萬余噸。“由于流動資金緊張和市場行情低迷,加上電力供應緊張等因素,新系統在投入運營后,生產一直處于時斷時續的狀態。”
2002年3月,貴鋼對外招標,希望通過租賃的方式讓自己的生產線“轉起來”。此時,本文的另一主角嶺南公司出場。
據嶺南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涂國慶介紹,嶺南公司此前就已經介入鋼鐵產業,具備較為完善的原材料采購網絡和鋼材產品銷售網絡,并具備相當的生產加工能力。然而,就生產來看,嶺南旗下的廣韶鋼鐵公司煉鋼能力不足、軋鋼能力過剩。嶺南希望完善自己的生產結構,所以盡管2002年鋼材市場低迷,嶺南還是對煉鋼能力大而軋鋼能力不足的貴鋼新系統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欲望。
2002年5月31日,嶺南和貴鋼達成租賃協議,貴鋼以每年600萬元租金為條件,將新系統出租給嶺南,租期為3年(同年6月11日,貴鋼發函給嶺南,同意將租期延長到6年)。貴鋼與嶺南的租賃協議經貴鋼職代會、董事會討論通過,并得到了貴州省經貿委的批復。
嶺南公司對此項目十分重視,調集了1.8億元資金來運作(其中一部分是租金和固定資產投入,大部分是生產流動資金,如收購廢鋼材等)。嶺南常務副總經理涂國慶告訴記者,嶺南租賃的新系統,2002年8月試產,到2004年5月為止,22個月以來(由于各種因素,實際生產時間不足13個月),嶺南累計生產35萬噸鋼,獲得了一定的投資收益,并為貴陽上交稅金900多萬元。
從貴鋼廠區里不顯眼的指示牌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它與嶺南公司曾經合作的痕跡。
合作生變貴鋼解約
可以說,到2004年之前,盡管小的摩擦和沖突不斷,但從大局來看,嶺南和貴鋼之間的合作還是走在正軌上。據涂國慶介紹,由于從2003年起鋼鐵市場一路走高,嶺南對后市看好,2004年1月,嶺南將新系統停產1個月,對租賃的設備進行大修,準備春節后大干一場。
2004年1月29日,嶺南公司收到貴鋼函告,貴鋼在函告中要求修改租賃合同。
據貴鋼辦公室主任鄭智賢透露,在2003年貴鋼第九屆屆職代會上(注:此前貴鋼的管理層出現變化,原董事長王林全去職,原董事胡支國擔任董事長),職代會提出,貴鋼和嶺南的租賃合作,導致貴鋼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職代會通過決議,要求更改租賃合同。2004年1月29日,貴鋼發出修改租賃合同的信號;2月11日,貴鋼提出具體的修改方案,核心內容是將租金由此前的600萬元/年,提高到6179萬元/年。
嶺南和貴鋼就修改租賃合同的事宜,僅在2月份就進行了5次協商。由于前后租金金額相差甚大,嶺南公司難以接受這一修改方案。2月27日,貴鋼函告嶺南,決定于3月31日中止與嶺南的合作。
3月10日,由貴州省經貿委牽頭組織協調貴鋼、嶺南之間的租賃問題。貴州省經貿委負責人當時在會上談了三點意見:嶺南在貴鋼十分困難的時候進入貴鋼,做了大量工作,使二煉鋼發揮了生產能力,并安置了部分職工(注:新系統雇用了原貴鋼的620余人),對貴鋼當時的穩定和脫困作出了貢獻(注:新系統的運行,帶動了貴鋼的公用輔助設施如水、電、氧氣供應等關聯交易,解決了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應充分肯定;租金偏低,職工有意見,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希望雙方繼續合作下去;盡快恢復生產,維護企業穩定。經過協調,中止合作的函件被貴鋼收回。
然而,4月1日,貴鋼再次函告嶺南,將年租金提高到7231.25萬元。嶺南和貴鋼仍然無法達成共識。5月12日,貴鋼中止修約談判,并通知嶺南于5月15日之前做好退出租賃的各項準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