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賠償基本工資嗎

導讀:
不是,公司裁員賠償標準是按綜合工資,即勞動者的應發工資,經濟補償標準按照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應發工資的12個月工資的平均工資計算經濟補償,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計算工資扣除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的月收入-扣除標準,法律法規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一、裁員賠償基本工資嗎合法嗎?
裁員賠償基本工資合法嗎?不是,公司裁員賠償標準是按綜合工資,即勞動者的應發工資,經濟補償標準按照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應發工資的12個月工資的平均工資計算經濟補償。
二、工資稅收標準
工資稅標準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工資扣除標準為3500元/月,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500元。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計算工資扣除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的月收入-扣除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為:1、綜合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3%至45%(附稅率表);2、營業收入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附稅率表);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附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20%。
法律法規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勞動者突然離職工資還要結算嗎
無論勞動者以怎樣的方式進行離職,工資都是需要支付的,如果不支付工資的話勞動者可以到相關的部門進行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可以到法院進行起訴。
但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也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