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要求提前清償

導讀:
債務人未依約履行債務/被列為被執行人/被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債務人喪失履約能力時,債權人有權單方面宣布合同項下全部款項提前到期并要求債務人立即償還所有欠款本息&rdquo,2、若債務人出現以下4種情況時,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①債務人存在拒絕履行債務的行為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未到期債務債權人可通過發函、通訊、面談等方式,提示債務人在約定的履行期屆滿前履行債務,但債務人明確表示即使期限到了也不會履行債務,屆時,債權人可將債務人的回函、回應、錄音等證據予以保留。
在商業活動中,債務關系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通常由合同來規定。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債權人可能會因為多種原因要求提前清償債務。這一要求是否合理?又應如何操作?
當債權到期前的某一方提出要求提前償還時,這一行為在法律上稱為提前清償。債權人要求提前清償可能出于對債務人財務狀況的擔憂,或因自身資金需求等原因。但這種要求并非隨意提出,需遵循一定的法律規定。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在約定期限之前支付債務,但這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如果債務人不同意提前償還,則不能強行執行。此外,即便雙方達成一致,提前清償也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權益。
債權人可以要求提前還款嗎?
民間借貸中,合同當事人對借款償還期限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但債權人如果能提供證據證明借款人已明確表示不履行還款義務,主觀上存在違約的故意,或者證明借款人已經存在不履行還款義務的事實,且將來也不可能繼續履行還款義務,是可以向法院主張提前償還未到期借款的。
債權人能否要求債務加速/提前到期?
1. 在相關合同中明確約定“債務人未依約履行債務/被列為被執行人/被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債務人喪失履約能力時,債權人有權單方面宣布合同項下全部款項提前到期并要求債務人立即償還所有欠款本息”;
2.及時保留向債務人催討,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的相關證據(短信、微信、錄音、函件等);
3.起訴前明確告知債務人,若仍不在合理期限內清償債務將不再給予期限寬宥;
4.積極查詢債務人的涉訴案件及執行情況并提交法院;
5.將解除合同明確列為訴訟請求之一。
合同未約定,債權人也有權要求這些債務人提前履行未到期債務
1前提條件:債權人已經履行相應的交付義務
在雙務合同中,合同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除特殊情形外,債務人負擔債務往往以債權人履行交付義務為前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第17條進行了明確規定:
在當前情勢下,為敦促誠信的合同一方當事人及時保全證據、有效保護權利人的正當合法權益,對于一方當事人已經履行全部交付義務,雖然約定的價款期限尚未到期,但其訴請付款方支付未到期價款的,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付款方明確表示不履行給付價款義務,或者付款方被吊銷營業執照、被注銷、被有關部門撤銷、處于歇業狀態,或者付款方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付款方喪失商業信譽,以及付款方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給付價款義務的其他情形的,除非付款方已經提供適當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第六十九條、第九十四條第(二)項、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六十七條等規定精神,判令付款期限已到期或者加速到期。
2、若債務人出現以下4種情況時,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
①債務人存在拒絕履行債務的行為
債務人拒絕履行債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
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未到期債務
債權人可通過發函、通訊、面談等方式,提示債務人在約定的履行期屆滿前履行債務,但債務人明確表示即使期限到了也不會履行債務,屆時,債權人可將債務人的回函、回應、錄音等證據予以保留。
債務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義務
第一,部分債務已到期但債務人未履行,特別是當未支付款項數額超出應付數額的五分之一以上;
第二,經法院傳喚,債務人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此行為也可以表明債務人想要通過不參加訴訟的方式逃避債務的履行,因此,債務人需保存好債務人的聯系方式,并在合同中載明約定送達地址條款;
第三,若債務人存在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等情形,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適當擔保,但債務人未提供適當擔保的。
②債務人喪失履行能力
當債務人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比如債務人出現了被吊銷營業執照、被注銷、被有關部門撤銷、處于歇業狀態沒有再進行經營、下落不明等情形時。債務人的的償債能力就會大打折扣,這時債權人就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
在本人代理前述案件過程中,我們就通過向法院申請開具調查令,前往債務人所在的稅務、社保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從而獲取到了債務人未正常納稅、辦理社保的證據,以此證明債務人處于歇業狀態,這使得法院支持了我們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的訴求。
③債務人喪失商業信譽
當債務人涉及多起訴訟、執行案件,且已被列入被執行人、失信人、或限制高消費名單時,這表明債務人的償債能力下降、商業信用喪失。此時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
在本人代理前述案件過程中,本人正是通過向法院提交了通過企查查等平臺查詢到的債務人爭議信息,從而使法院支持了我方的訴求。
④債務人實施危害債權的行為
當債務人存在轉移財產、抽逃資金等逃避債務的行為時。這種做法會明顯妨害債權人的利益,所以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
通常情況下,提前還款可能會影響原合同約定的利息計算,甚至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金。這些都需要雙方協商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清償不僅涉及債權債務雙方的利益,還可能影響到第三方擔保人的權益。如果債務由第三方提供擔保,那么提前清償可能會解除或改變第三方的擔保責任。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遇到此類法律實務問題時,建議咨詢律總管本頁面專業律師,以獲取更具體、專業的法律服務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