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計算期待利益的賠償

導讀:
在期待利益損失賠償糾紛案件中,如果守約方提供證據,證明其遭受的期待利益確系違約方的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違約行為所直接造成的。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不得隨意干涉。應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在一般情況下不能采用該方法計算可得利益損失,只有在當事人雙方事先沒有約定可得利益損失的計算方法,方可采用此方法計算受害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損失,并判令違約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那么如何計算期待利益的賠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期待利益損失賠償糾紛案件中,如果守約方提供證據,證明其遭受的期待利益確系違約方的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違約行為所直接造成的。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不得隨意干涉。應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在一般情況下不能采用該方法計算可得利益損失,只有在當事人雙方事先沒有約定可得利益損失的計算方法,方可采用此方法計算受害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損失,并判令違約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關于如何計算期待利益的賠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期待利益損失賠償糾紛案件中,如果守約方提供證據,證明其遭受的期待利益確系違約方的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違約行為所直接造成的。且這些損失是違約方在守約方簽訂合同時所能夠預見或應當預見的,則違約方應當依法賠償損失。如果守約方不能提供證據證明的,則由審判人員在遵守可預見規則情況下,根據相當因果關系確定期待利益的賠償范圍,然后計算出賠償的數額。
1、賠償計算必須遵守的標準
通常,違約損失賠償可分為兩種:一是約定損失賠償,二是法定損失賠償。根據不同的損失賠償可以有不同的損失賠償計算方法。但賠償計算必須遵守三個標準:
(1)計算必須基于守約方的損失。
沒有損失,就沒有賠償,這是在計算違約損失時,必須堅持的首要標準。因為合同應遵守民法的公平原則,這種公平不僅是針對守約方的,同樣也適用違約方。
(2)計算必須基于守約方的實際的期待利益。
[page]
實際的期待利益是指按照合同的正常履行后,一方可以獲得的利益;或者按照市場慣例,可以獲得的利益。這是在計算違約損失時,必須堅持的又一個標準。
(3)計算賠償守約方的期待利益必須是純利潤。
純利潤的計算應該扣除當事人為此付出的成本和其他費用。
2、損失賠償的計算方法
(1)約定計算法
約定計算法適用于約定損失賠償,是人民法院直接根據當事人的合同約定來判定期待利益的賠償數額。約定損失賠償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原則,只要其約定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不得隨意干涉。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筒捷方便。既提高司法效率,又減輕當事人訴累。
(2)參照估算法
參照估算法適用于法定損失賠償,是人民法院在合同當事人沒有直接約定賠償損失的數額或方法情況下,根據有關法律所采用的賠償損失計算方法。這種方法又分為兩種:
①參照法。
即法院在確定應賠償期待利益損失時,首先確定—個與案件合同相同或相似合同或情況作為參考標準或參考對象,以此來確定計算守約方的期待利益損失。采用這種計算方法的關鍵在于準確確定參照對象。而且要求“確定參照對象應注意受害人的相關條件,或與受害人在某個時期的情況相同或相似,參照對象與受害人的相關條件和情況越相同或越相似,則受害人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額的計算越精確”。
②估算法。
即“人民法院在審理可得利益損失賠償糾紛案件中難以準確地確定受害人的可得利益損失數額時,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衡情估算,依自由裁量權,責令違約方支付一個大致相當的賠償數額,以合理填補受害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損失”。在采取此種方法計算可得利益時,首先應看是否有法律規定。如果有法律規定,應按法律規定處理;如果沒有法律規定,則應按合同的性質、目的,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衡情確定,以兼顧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人民法院也可以受害人請求賠償的數額為基礎,根據公平原則,酌情判定應受賠償的可得利益損失。應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在一般情況下不能采用該方法計算可得利益損失,只有在當事人雙方事先沒有約定可得利益損失的計算方法,方可采用此方法計算受害人所遭受的可得利益損失,并判令違約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總之,合同的期待利益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一些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仁商榷。
為您推薦其他相關內容:
■ 期待利益有哪些特點和構成要件
■ 我國和國外如何規定期待利益
■ 如何具體確定期待利益
■ 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有哪些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