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貸款中銀行所存在的風險

導讀:
5、開發商用“假按揭”的方式套用銀行信用開發商因資金不足,或樓盤銷售不暢,或根本無法銷售出去的房屋等情況,通過“假按揭”獲取貸款而達到籌集資金或回籠的目的,導致銀行很難或無法實現債權的風險。那么按揭貸款中銀行所存在的風險。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5、開發商用“假按揭”的方式套用銀行信用開發商因資金不足,或樓盤銷售不暢,或根本無法銷售出去的房屋等情況,通過“假按揭”獲取貸款而達到籌集資金或回籠的目的,導致銀行很難或無法實現債權的風險。關于按揭貸款中銀行所存在的風險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按揭貸款中銀行所存在的風險
從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商品房按揭貸款中存在著四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每一方當事人在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給銀行帶來風險??梢哉f,在商品房按揭貸款中,銀行風險隨時存在,且來源多方,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具體而言,銀行在商品房按揭貸款中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一)來源于購房人的風險
購房人的風險往往是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貸款人因借款人不依約按時償還貸款本息而所面臨的風險。這種風險一般來自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因素。
1、客觀原因造成的風險
商品房按揭貸款的期限目前各商業銀行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9月21日頒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最高期限為30年,如此長期的借款期限,購房人自身因素往往會發生各種變化,這期間的風險,主要包括自然原因造成的風險和社會原因造成的風險。前者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因不幸事故、意外傷害、疾病等原因導致死亡、傷殘、喪失工作能力而失去還款能力可能產生的風險;后者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因所在單位倒閉、撤消、被兼并、政策性裁員等個人無法抗拒的原因而失業,或造成收入下降,致使借款人無法繼續歸還購房貸款可能產生的風險。
2、主觀原因造成的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可能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而故意違約。當違約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超過所帶來的損失,如樓價下降,抵押該房價值低于應償債務和應交罰金時,借款人可能會主動違約,從而使購房貸款存在風險。
(二)來源于開發商的風險
1、開發商的欺詐行為
開發商取得貸款后,可能將貸款挪為他用甚至攜款逃走。此時,銀行可能會被購房者指控資金監管不力,主觀存在過錯而影響債權的實現。
2、開發商延期交房
開發商由于經營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導致延期交樓甚至樓盤“爛尾”,致使購房合同無法履行,從而導致購房人對按揭貸款合同的履行失去信心,由此使銀行貸款受到損害。
3、開發商所建房屋與合同不符
雖然房屋按期竣工,但由于存在質量、面積誤差等種種問題,導致購房者不能正常按約償還銀行貸款本息,從而損害銀行的利益。
4、開發商所建成房屋存在法律手續上缺陷
開發商開發樓盤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無法取得房證或違法預售等而使銀行面臨債權得不到實現的風險。
5、開發商用“假按揭”的方式套用銀行信用
開發商因資金不足,或樓盤銷售不暢,或根本無法銷售出去的房屋等情況,通過“假按揭”獲取貸款而達到籌集資金或回籠的目的,導致銀行很難或無法實現債權的風險。
此外,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后,由于物業管理的原因,也容易造成購房者對開發商不滿,從而不積極還貸,使銀行蒙受損失。
(三)來源于被按揭房產的風險
出現這種情況的風險在于按揭房產價值滅失、下降或者處分成本太高而使借款人遭受損失的風險。由于商品房預售按揭期間一般較長,在按揭期間,按揭房產可能會因為各種自然災害或者人為因素而遭到損毀,價值也隨之滅失或下降;此外,按揭房產還可能因為市場原因、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經濟區域的布局、交通布局的調整而貶值;另外,在處分按揭房產時,可能因為各種費用的上漲而導致處分成本太高,從而使銀行無法得到處分的價值補償,擔保權落空。
在我國,按揭房產的貶值風險尤為銀行所擔心。目前,由于我國市場機制不完善,競爭的盲目性以及其他原因,相對于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房產價格普遍偏高。因此,一旦房價的波動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銀行承擔的房屋貶值風險很大。
(四)來源于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管理風險
我國各商業銀行發放按揭貸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儲蓄存款,基本上屬于短期資金來源。而商品房按揭一般為個人住房貸款,貸款期限一般較長,少則三五年,多則10年、20年,甚至30年,因此,銀行就存在著以短期資金負擔長期貸款的風險,即流動性風險。目前,由于商業銀行的商品房按揭貸款還處于起步階段,尚缺乏成熟經驗和有效的手段,容易形成管理和決策風險,如對借款人資信審查不嚴、對借款人發放了超過其支付能力的款項等。
(五)來源于經濟通貨膨脹風險和利率風險
如果通貨膨脹率過高,銀行貸款利率就會呈現出負數。而作為發放按揭貸款這種長期抵押業務而言,銀行遭受風險就更大。在發放商品房按揭貸款的同時,其還款方式和利率應當同時確定下來,在未來的還款期限內,利率波動有可能導致借款人還貸負擔加重,影響按期還貸;或銀行利息收入不足以彌補利息支出。
(六)來源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