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在上下班途中”的工傷?

導讀:
2005年6月23日,李某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該局受理后,經審查認定李某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所規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情形,作出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并送達李某。法院判決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那么如何認定“在上下班途中”的工傷?。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2005年6月23日,李某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該局受理后,經審查認定李某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所規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情形,作出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并送達李某。法院判決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那么如何認定“在上下班途中”的工傷?。關于如何認定“在上下班途中”的工傷?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案情
李某原系電力科學院下屬通信所職工,于2002年1月到該單位工作,雙方一直未簽訂勞動合同。2004年7月28日,李某利用午休時間離開單位,欲到某餐廳用餐之后去國家圖書館還書。途經清河小營路口時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其受傷。2005年6月23日,李某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勞保局)申請工傷認定,該局受理后,經審查認定李某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所規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情形,作出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書,并送達李某。李某不服,向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該機關于作出了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認為,勞保局作出的非工傷認定結論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被告作出的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
法院判決
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6項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雖然,該條例并未對“上下班途中”的時間、路線作詳細規定,但其中包含了上下班行為的明確目的性,該目的性的確認,是適用上述規定的關鍵。本案中,根據查明事實可以認定,原告2004年7月28日中午下班后離開單位外出,其目的并非下班回家,而是外出用餐后去國家圖書館還書,其外出行為明顯不具有下班行為的明確目的,不符合上述條款中規定的“上下班途中”的工傷認定條件。原告在自行外出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也不屬于上述條款中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因此,被告依據上述事實和法規規定對原告作出非工傷認定結論,并依法履行了法定程序,其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程序合法,適用法規適當,應予維持。綜上,依照《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1項的規定,判決維持勞保局作出的非工傷認定結論通知。
一審宣判后,原告李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其上訴稱:2004年7月28日中午下班后,本人在所在的電力科學院不提供午餐、也沒有任何形式的午餐補助,單位食堂位于工作場所外且是對外營業等情況下外出用餐,應當認為是工作的延續及工作的需要,屬于工作原因,在去用餐途中遭遇……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