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立承攬合同時注意哪些問題事項

導讀:
五、承攬合同在交付驗收條款方面注意的問題交付與驗收是完成定作物后與定作人的交接也是實踐中容易產生糾紛的環節。
訂立承攬合同時注意哪些問題事項
一、訂立承攬合同標的條款注意的問題
承攬合同的標的是特定的勞動成果具有特定性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具體準確地寫明定作物的名稱或項目不能模糊使人產生歧義注意加工物是否是合法物審查加工物是否是法律禁止物是否需經有關部門批準才允許加工如果加工物是法律聽禁止的物則導致合同無效給雙方帶來經濟損失甚至承擔行政、刑事責任。如對特定物的加工需經有關部門批準則應辦理有關報批手續后方可訂立合同。同時還注意承攬的標的物是否構成對他人合法權益如知識產權、商業秘密等的侵犯否則會導致當事人承擔侵權責任。
二、訂立承攬合同質量條款注意的問題
當事人訂立承攬合同的目的是得到質量合格的定作物有關定作物質量方面的約定就十分重要。民法典規定當事人對質量約定不明的補救措施應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履行。訂立合同時對定作物的質量的規定應當明確具體不能簡單或者模棱兩可這既能保證承攬人按照質量約定進行加工也便十定作人日后對定作物的檢驗、驗收和利用對質量要求有特殊要求的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也可以附有相應的圖紙或質量說明等質量資料對相關的質量資料當事人均應簽字確認。有時僅憑文字的表述難以對質量問題進行準確描述可以通過實物樣品來更進一步明確質量要求實踐中可以以樣品作為驗收的標準在確定樣品以后應由當事人雙方進行封存最好各執一份妥善保管必要的話也可以到公證部門進行公證以免就樣品發生爭議。就樣品還可以附有質量說明如果樣品和質量說明出現不一致時侯一般應以質量說明為準。
對短期內難以發現質量缺陷的應在合同中約定質量保證期在質保期內發生的質量問題除山定作人自身保管、使用不當以外由承攬人負責無償修復或者更換造成定作人損失的還應承擔賠償責任。質保期的約定應當合理質保期過長會增加承攬人的責任反之則不利于保護定作人的利益。
三、訂立原材料的供應和使用條款注意的問題
由承攬人提供原材料的應在合同中規定原材料的質量標準承攬人必須依照合同規定選用原材料并接受定作人的檢驗承攬人隱瞞原材料缺陷或者使用不符合合同規定原材料而影響定作物質量時定作人有權要求重作、修理、減少價款或解除合同。
由定作人提供原料的訂立合同時應規定原材料交付的時間、數量、質量、交接地點、方式等承攬人對原材料應及時檢驗不符合要求的應立即通知定作人更換或補齊。承攬人對定作人提供的原材料不得擅自更換對修理的物品不得偷換零件。同時還應對原材料消耗定額以及超出定額部分材料費用的承擔作出約定以明確責任避免履行過程中出現糾紛。
四、訂立承攬合同價款條款注意的問題
對承攬方而言履行承攬合同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對于價款數額應當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價款條款應包括貨幣種類、金額或計算方法、履行期限和結算方式等。注意的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論定作人或承攬人提供原材料均會涉及原材料損毀風險的承擔或一方違約后違約金確定問題。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議訂立合同時應將原材料的材料費和酬金的金額或計算方法分別予以規定以便區分明確責任。
五、承攬合同在交付驗收條款方面注意的問題
交付與驗收是完成定作物后與定作人的交接也是實踐中容易產生糾紛的環節。當事人應對交付加工物的地點、時間作出約定。履行地不明確的應在履行義務方營業地履行。而交付時間應按照合同約定來確定交付時間不僅影響承攬人工作、定作人對定作物的利用還影響定作物風險的承擔當事人可以約定一定的交付期限承攬人可在期限內任何時間交付定作物。承攬人通知后定作人拒絕受領的承攬人可以選擇提存定作物或行使留置權。
民法典規定承攬人交付定作物后定作人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的應當及時檢驗。如果加工物不符合要求檢驗期內應當將數量、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況通知對方否則視為數量或質量符合約定。實踐中當事人對是否及時檢驗往往發生爭議而加工物的檢驗期限過長也不利于保護承攬人的利益所以在簽訂合同時當事人應對檢驗期作出明確的約定。對比較復雜時間較長的當事人可以約定檢驗的次數、時間以及標準由定作人對階段性工作作出評價定作人的確認可以作為承攬人工作符合要求的依據。
當事人還可以約定由第三方或有資質的鑒定機構對定作物進行檢驗對符合約定的工作成果定作人應當及時接收超過規定期限受領的不僅定作物的風險由定作人承擔還應向承攬人支付實際支出的保管費和其他費用。
六、訂立承攬合同的保密條款注意的問題
承攬合同中承攬人工作一般技術性比較強有的還需要定作人提供技術資料。為避免承攬人泄露或不適當利用獲知的技術或者商業秘密保護定作人的利益在訂立合同時需要訂立保密條款。保密條款應具備以下內容
1.秘密信息的定義
如果簡單地將保密信息內容定義為商業秘密對提供信息方不利因為商業秘密的構成需具備四個條件即需為不為公眾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以及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當事人一旦發生爭議按商業秘密要件確定遭受侵權信息是否構成商業秘密才能確定是否違約。所以訂立合同時大都規定不論信息是否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均為保密信息的范圍。
2.保密制度
當事人應約定保密制度即采取什么措施和制度來約束負有保密義務的一方比如約定含有保密內容的資料名稱、保密措施等。是否按保密制度約定履行也可作為衡量義務人是否違約的標志
3.違約責任
應明確義務人違反保密義務應承擔的違約責任主要規定經濟損失或違約金。因為秘密信息為無形資產其價值不便衡量造成的損失當事人也難以舉證雙方訂立合同時應明確損失的計算方法或違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