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能否不準姥爺探望孫兒

導讀:
庭審中焦某堅決不同意撫養兒子,李某同意撫養且不讓焦某承擔撫育費。最終法院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孩子由父親李某撫養,母親焦某有權在每月的一日探望兒子。因老焦十分思念唯一的外孫,在探望屢次遭到李某拒絕后便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探望外孫。分歧就老焦是否有權探望外孫,合議庭產生了兩種意見。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那么法律能否不準姥爺探望孫兒。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庭審中焦某堅決不同意撫養兒子,李某同意撫養且不讓焦某承擔撫育費。最終法院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孩子由父親李某撫養,母親焦某有權在每月的一日探望兒子。因老焦十分思念唯一的外孫,在探望屢次遭到李某拒絕后便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探望外孫。分歧就老焦是否有權探望外孫,合議庭產生了兩種意見。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關于法律能否不準姥爺探望孫兒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案情:
兒子還未滿兩周歲,焦某和李某就因感情不和而鬧到了法庭要求離婚。庭審中焦某堅決不同意撫養兒子,李某同意撫養且不讓焦某承擔撫育費。最終法院判決準予雙方離婚,孩子由父親李某撫養,母親焦某有權在每月的一日探望兒子。判決生效后,焦某南下打工,三年未回家,致使焦某之父老焦也無法看到外孫。因老焦十分思念唯一的外孫,在探望屢次遭到李某拒絕后便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探望外孫。
分歧
就老焦是否有權探望外孫,合議庭產生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探望權只能由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行使,老焦作為姥爺是無權探望的;另一種意見認為,法無明文規定即可為之,既然法律對隔輩探望無具體規定,基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公序良俗,姥爺要求探望外孫的請求可以得到支持。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首先,從法理角度上講,老焦無權要求探望孫子。探望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可以看出,本案中的探望權只能由孩子的母親焦某行使,老焦在遭到直接撫養孩子的李某拒絕的情況下是無權行使的。
其次,從情理角度上講,老焦探望孫子無可厚非。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一對夫婦只準生一個孩子(特定情況下可以生二胎),這就意味著一對夫婦、兩對父母僅僅共有一個孩子。那么,當離婚情況發生后,未直接撫養孩子一方的父或母到對方家里去看望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純屬人之常情,是生活之所需,精神之所要。倘若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遭到拒絕,勢必會加深兩個家庭的矛盾,影響祖孫兩代人的感情,更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再次,本案案情看似簡單,但從中引發的強烈矛盾,卻值得人們深思。法不能悖理,理不能悖情,然而現行的《民法典》將探望權主體限定在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范圍內,使得在隔輩探望問題上發生法、理、情間的沖突,不符合我國公序良俗的法律原則。所以,筆者認為應盡快修改《民法典》,拓寬探望權的主體范圍,至少將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的父母涵蓋在內。只有如此才更適應中國的國情,更符合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更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河南省滑縣人民法院)
相關法律知識: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睹穹ǖ洹返谝磺Я惆耸鶙l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