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債權人效應的作用機制

導讀:
共同債權人效應首先由Kaminsky Reinhart提出,之后Caramazza.et al.和Sbracia Zaghini等人對該問題進行了拓展。筆者在Sbracia Zaghini的基礎上,從債權人(銀行)和債務人(借款國)的角度分析共同債權人效應在金融危機國際傳導中的作用機制。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必要性取決于危機對其沖擊的大小以及銀行原有的損失準備金額。(二)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能力當危機借款國對銀行的沖擊很大,銀行將要承擔很大的潛在損失時,它希望通過調整資產組合降低風險以滿足監管的要求。那么共同債權人效應的作用機制。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共同債權人效應首先由Kaminsky Reinhart提出,之后Caramazza.et al.和Sbracia Zaghini等人對該問題進行了拓展。筆者在Sbracia Zaghini的基礎上,從債權人(銀行)和債務人(借款國)的角度分析共同債權人效應在金融危機國際傳導中的作用機制。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必要性取決于危機對其沖擊的大小以及銀行原有的損失準備金額。(二)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能力當危機借款國對銀行的沖擊很大,銀行將要承擔很大的潛在損失時,它希望通過調整資產組合降低風險以滿足監管的要求。關于共同債權人效應的作用機制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共同(銀行)債權人效應[1]是指在某一商業銀行對多個國家進行貸款的條件下,一個借款國發生金融危機而導致該銀行調整貸款組合引起對其他借款國的貸款削減,從而導致金融危機通過銀行這一共同的債權人傳導到其他國家。共同債權人效應首先由Kaminsky Reinhart(1999)提出,之后Caramazza.et al.(2000)和Sbracia Zaghini(2001)等人對該問題進行了拓展。筆者在Sbracia Zaghini(2003)的基礎上,從債權人(銀行)和債務人(借款國)的角度分析共同債權人效應在金融危機國際傳導中的作用機制。
一、債權人調整資產組合導致其他借款國貸款減少
共同債權人效應發揮作用的首要條件是銀行需要調整資產組合,消減其他借款國的貸款。這涉及到以下問題:當某一借款國發生危機時,銀行是否需要調整資產組合?如果需要,在現有條件下銀行是否有能力調整資產組合?當銀行可以調整其資產組合以應對沖擊時,它將怎樣調整?
(一)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必要性
并不是只要某一借款國發生危機,銀行就必須調整資產組合。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必要性取決于危機對其沖擊的大小以及銀行原有的損失準備金額。由于資產組合的調整存在著成本,所以如果危機的對銀行的沖擊不是很大,或者銀行的損失準備金可以彌補潛在的損失,那么它就沒有必要調整資產組合,召回其他國家的貸款,而危機對銀行沖擊的大小取決于銀行的杠桿比率和銀行對危機國的貸款份額。
(二)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能力
當危機借款國對銀行的沖擊很大,銀行將要承擔很大的潛在損失時,它希望通過調整資產組合降低風險以滿足監管的要求。但是,銀行資產組合的調整也會受到某些條件制約。顯然,如果銀行對其他借款國發放的主要是短期信貸,或者中長期信貸即將到期,那么該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能力就較強;如果對其他借款國發放的主要是中長期信貸,并且到期時間較長,則銀行調整資產組合的能力就較弱。
(三)銀行資產組合的調整方式
如果一個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銀行需要并且能夠調整資產組合,那么它的選擇是減少所有借款國的貸款,減少一些借款國的貸款,還是在借款國之間進行貸款轉移?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一方面,銀行為滿足資本約束、流動性約束或者資產組合模型而減少貸款的發放,削減貸款總量;另一方面,銀行資產組合的調整伴隨著為質量而戰的過程,在削減貸款總量的同時調整貸款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