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從事紡織品生產和銷售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夫妻、兄弟姐妹,妹夫、表弟、堂弟,還有曾與創始人一起打工的老同事等等都擠在這家企業。
老板雖然很努力,很辛苦,也很有擔當,但是公司的業績就是上不來,創業八年營業額一直沒突破3000萬。企業老板通過一個學習平臺認識了我們,并真誠地邀請我們為他的企業問診把脈。
1、企業家族化經營
老板一股獨大、部門群龍無首
經過盡調我們發現該企業存在諸多家族企業共性的問題,家長式的管理讓所有部門和員工都失去了創造性和能動性。業績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是營銷部門群龍無首,四個業務員一個是老板的妹夫、一個老板姐夫的弟弟、一個是老板的堂弟,還有一個是從打工開始跟隨老板十余年的老伙計。
人員構成上,誰也管不了誰,誰也說服不了誰,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
2、結構改造方案
經過與老板多次溝通,老板下決心整改,樹立平臺意識,創新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此,我們提出一整套的整改方案,其中對營銷部門的改造方案如下:
(1)既然誰也不服誰,干脆就讓他們獨立經營,為每一名業務員設立一個獨立的運營平臺;
(2)成立運營公司,其中項目公司占70%的股份,業務員占30%的股份;
(3)設定500萬元的經營目標,每超過100萬元給予一個分紅點的獎勵;
(4)當業績超過2500萬元后,根據業績拿出一定的比例獎勵團隊,然后利潤部分再按五五分成;
(5)協議有效期:五年。
3、整改后的效果
整改后,當年業績就明顯提升,第二年就超過了5000萬的經營目標,第三年則超過了8000萬。
4、思考、啟發和借鑒
(1)在設計這個方案時,我們除了要幫助企業解決當下的業務提升乏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幾年培養和選拔企業所需要的營銷總監或營銷副總,在現有的團隊中物色真正能組織和帶領團隊在市場上沖鋒陷陣的領導型人才。
企業要發展,最終需要培養部門骨干,并通過他們組織團隊、領導團隊來完成。通過盡調,我們對公司的人員和人才結構已經有所了解,在識人、用人、招人上也給了很多的建議。
(2)其實這個模式很多中小企業都可以借鑒,因為這家企業上下游客戶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們用有限公司的形式來設立運營公司,如果上下游客戶要求不高,則可以考慮用個體工商戶替代。
基于多年的企業發展顧問經驗,我們深諳企業經營管理的艱辛與不易,為此,我們結合“法律知識+管理經驗+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出“企業發展系列產品”,幫助創業者和企業老板們合理規劃公司架構,在企業發展關鍵的筑基期就給企業打下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在企業發展的瓶頸期為企業注入新的能量。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提供診斷企業選擇、評估發展方向、人員管理優化等服務,以期幫助企業老板順應趨勢,更好地規劃未來。
若您對此話題有更深的興趣與見解,歡迎留言,共同探討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智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