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界定

導讀: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屬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著手實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斷二者的基準是弗蘭克公式能達目的而不欲時為犯罪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時為犯罪未遂。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構成犯罪中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2、必須自動地放棄犯罪或自動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3、必須徹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屬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著手實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斷二者的基準是弗蘭克公式能達目的而不欲時為犯罪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時為犯罪未遂。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構成犯罪中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2、必須自動地放棄犯罪或自動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3、必須徹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關于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界定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刑事辯護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刑法理論通說認為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主要區別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屬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著手實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概言之判斷二者的基準是弗蘭克公式能達目的而不欲時為犯罪中止欲達目的而不能時為犯罪未遂。
我國刑法第23條第1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備三個特征
1、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發生的是犯罪中止。構成犯罪中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
2、必須自動地放棄犯罪或自動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
3、必須徹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推薦閱讀
該行為是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負什么刑事責任
相關知識
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別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頭、書面或者其他方法將真實犯罪意圖表現于外部的行為。其特征是表示人具有真實的犯罪意圖表示人用口頭、書面、手勢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曉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圖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單純流露不能為犯罪制造條件。
犯罪預備行為與犯意表示的最本質區別在于犯罪預備行為是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的行為因而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現實的威脅而犯意表示并沒有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只是單純流露犯意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沒有構成現實的威脅。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犯罪預備的相關問題小編為您推薦
犯罪預備有哪些表現形式
犯罪預備應負的刑事責任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