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營業稅時代:房產消費何去何從?

導讀:
2009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決定恢復營業稅至5年內征收,此言一出讓消費者似乎又聞到了調控的意味,但是一句“其他住房優惠政策繼續”卻讓大家集體陷入迷茫:究竟是要調控降房價?而降低成本的途徑,除了降低期望值、選擇興建軌道交通沿線房產以外,縮小期望面積、選擇房齡10-15年左右的二手房也是一種方法,這類房產大多不涉及營業稅,而且面積小、總價低,作為過渡型住房還是可以考慮的。那么后營業稅時代:房產消費何去何從?。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2009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決定恢復營業稅至5年內征收,此言一出讓消費者似乎又聞到了調控的意味,但是一句“其他住房優惠政策繼續”卻讓大家集體陷入迷茫:究竟是要調控降房價?而降低成本的途徑,除了降低期望值、選擇興建軌道交通沿線房產以外,縮小期望面積、選擇房齡10-15年左右的二手房也是一種方法,這類房產大多不涉及營業稅,而且面積小、總價低,作為過渡型住房還是可以考慮的。關于后營業稅時代:房產消費何去何從?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2009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決定恢復營業稅至5年內征收,此言一出讓消費者似乎又聞到了調控的意味,但是一句“其他住房優惠政策繼續”卻讓大家集體陷入迷茫:究竟是要調控降房價?還是要繼續保持對樓市(或者說房價)的繼續刺激?買房子,究竟應該是恐慌性購房?還是值得觀望一番?
事實上,營業稅的出臺,從近期來看,不僅不能降低房價,甚至還可能在今年末以及2010年的第一季度再度托高房價,以當前市場來看,基本上處于一邊倒的“賣方市場”,業主頻頻坐地起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營業稅執行之后,該部分稅負成本將會直接被業主轉嫁給購房人,這無疑會加大購房人的負擔,而如果持幣觀望現象出現的話,那么受到2009年度樓市火爆所帶來的信心刺激,業主很可能會“由售轉租”,造成房源供給的緊缺。
不過從當前來看,“營業稅”應該是第一步——2010年的中國經濟,應該是以保護2009年度的經濟復蘇成果為主的。在這個基調之下,如果讓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那么恐怕對于各方都是不利的,而且對于購房人來說,恐怕銀行為了規避金融風險,也會停止放貸或者大大縮小放貸規模,如此一來,還是很多人買不起房。中國政府歷來對于“軟著陸”青睞有加,而且近些年來,對于經濟決策似乎也從沒有過失手,此番營業稅出臺很可能只是第一步,在2010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可能會陸續出臺調控政策,逐步實現房價的軟著陸。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購房人也應該有自己的明智決斷。
對于短線炒買炒賣的投機人:
短線投機本身就是階段性的、機會主義的,這樣的機會并非總有,營業稅本身也在釋放一個信號,就是打擊短線炒買炒賣行為。營業稅稀釋了短線炒房人的利潤空間,而“二套房貸”政策又卡住了炒房人的融資通道,這使得短線炒房的在此輪行情下的“黃金期”已然渡過,2010年度雖然還有房價上漲機會,但是以目前局勢看來,短線超買空間還是比較小的。
對于中長線持有的投資人:
投機和投資有著很大的區別,投機是追求短線獲利的一種炒買炒賣行為,需要在特定市場環境下(譬如2009年優厚的信貸政策以及稅費政策下)或是一些房價處于起步階段的、管控欠規范的時間節點才有操作機會;而“房產投資”在時間把握方面更為寬松,事實上更像一種理財行為。房產投資理財的回報形式是多元化的,一方面,在通脹預期之下,不動產具有極強的保值增值性,同時根據自身情況而負債也是一種正確的理財方式,如果今天背負100萬的房貸感覺到壓力的話,那么放到十年之后再看,100萬的實際購買力可能已經大為降低,或許每個月六七千元的月供在收入占比當中的比重已經降低很多了;而另一方面,房地產中長期持有的回報途徑還包括其融資消費功能,信貸工具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快,持有房產并不意味著占壓大筆資金,當面對再度購房、裝修、購車、留學與移民等大宗消費時,借助金融信貸工具將房產價值提取出來,也符合“讓不動產動起來”的理念,畢竟在各種融資渠道中,房貸的成本還是最低的之一。
對于自住型的購房人
恐慌性購房并不可取,因為對于自住型尤其是初次購房的購房人而言,降低成本才是最好的。而降低成本的途徑,除了降低期望值、選擇興建軌道交通沿線房產以外,縮小期望面積、選擇房齡10-15年左右的二手房也是一種方法,這類房產大多不涉及營業稅,而且面積小、總價低,作為過渡型住房還是可以考慮的。“一步到位”已經是一種陳舊的購房心態,逐步升級、以舊換新才是比較科學的。此外,多為自己的“房產理財”知識充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當金融信貸產業走向繁榮,越來越多的信貸產品可以供消費者選擇,選對按揭信貸產品,一樣也可以節省大批的利息支出,而根據調查,80%以上的消費者并不知道怎樣進行提前還款是科學合理的,事實證明,如果你選擇的提前還款方式正確的話,甚至可以節省超過1/3的利息支出,而現在種種消費教育活動也在向消費者傳達著這樣的思想。譬如中易安房地產擔保有限公司幾乎每個月都要與銀行、媒體聯合推出置業理財大講堂,義務的為消費者答疑解惑、規劃信貸組合并對購房行為提供免費、中立的第三方建議。
對于老舊公房的持有者
對于持有的房產房齡已經在20年以上的業主而言,目前已經到了最佳出售時機,現在很多銀行已經不再愿意為房齡20或是25年以上的房產提供交易按揭,這勢必導致此類房產價值進入下行通道,在一些老舊公房集中的區域,已然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局面。當此類房產的價格探頂之際,適時出手也是明智之舉。
此外,值得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現在還處于“看房”階段,尚未進入實際的簽約環節的話,那么除非你是全款購房,夠則搶搭營業稅優惠的末班車已經意義不大,因為在后續的貸款辦理、面簽、評估、網簽等環節走完之后,基本上已經趕不上營業稅優惠的末班車了,消費者還應該放平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