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買賣是否合法

導讀:
對于倒賣手機號碼是否違法,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果是高價倒賣手機號碼,則涉嫌違反價格法律規定,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另外,在經營過程中,經營者高價出售手機號碼的行為已涉嫌“對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繼續收費”的價格法律規定,可由價格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最高可罰20萬元。買賣公民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屬于犯罪行為。高某等10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亦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不同的刑罰。法官提醒,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既包括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也包括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那么手機號碼買賣是否合法。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對于倒賣手機號碼是否違法,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果是高價倒賣手機號碼,則涉嫌違反價格法律規定,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另外,在經營過程中,經營者高價出售手機號碼的行為已涉嫌“對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繼續收費”的價格法律規定,可由價格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最高可罰20萬元。買賣公民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屬于犯罪行為。高某等10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亦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不同的刑罰。法官提醒,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既包括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也包括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關于手機號碼買賣是否合法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對于倒賣手機號碼是否違法,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果是高價倒賣手機號碼,則涉嫌違反價格法律規定,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從法律角度來說,手機號碼是一種國家資源。如果發現手機號碼長期不使用,營運商可以取消用戶的使用權。另外,在經營過程中,經營者高價出售手機號碼的行為已涉嫌“對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繼續收費”的價格法律規定,可由價格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最高可罰20萬元。
對于缺少監管力度和懲罰措施是炒號漫天要價的主要原因這一觀點,律師認為,對于電信號碼資源管理的政策早就有,但是炒號這么多年了一直存在也沒人管。目前沒有明文規定對收取選號費的單位或個人有任何具體懲罰措施,因此主管部門也只能以“督促”方式進行整頓。
買賣公民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屬于犯罪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條在規定XX、電信等單位因工作人員出售、提供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時,在其第三款規定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條文內容如下:“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將“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整合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七條將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修改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擴展資料案例: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也是犯罪2015年,高某進入建材行業工作,擔任某定制衣柜店的店長,負責拓展店里的業務。為了推銷自家產品,高某找到了同是家裝行業的戚某,從戚某那里免費要來了一份業主名單,上面詳細記載有慈溪十余個中高檔小區的業主個人信息,包括樓號、房間號、戶型面積、聯系方式等信息,有3000余條。經過審理,法院認為戚某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或提供,情節特別嚴重,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并處罰金6000元,違法所得3300元予以追繳,犯罪所用的電腦、手機均予沒收。高某等10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亦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不同的刑罰。法官提醒,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既包括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也包括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單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循合法、正當的原則,不可觸碰法律的警戒線。同時,廣大社會公眾應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盡量不要隨意提供個人信息,若發現個人信息泄露,可及時向公安機關、消協等部門投訴舉報。
(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
(四)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六)采取抬高等級或者壓低等級等手段收購、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變相提高或者壓低價格;
(七)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不正當價格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