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糾紛頻出 武漢率先引入仲裁手段

導讀:
昨日,東西湖一商住樓的承建方和業主,一同來到武漢仲裁委建設工程造價仲裁中心,就建筑面積計算發生爭議的問題進行咨詢,并申請進入仲裁程序。據了解,因工程造價而發生爭議的現象,目前較普遍。過去,建設工程預算、決算中出現經濟糾紛而難以調解時,當事人只好對簿公堂。該中心主任吳青山介紹,業主和承建方發生200萬元以內工程造價爭議,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可向該中心申請仲裁。有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工程造價爭議處理中,已普遍采用了仲裁手段,效果良好,因調解或裁決結果事前均得到了當事人的同意,較少發生“白條”問題。那么工程造價糾紛頻出。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昨日,東西湖一商住樓的承建方和業主,一同來到武漢仲裁委建設工程造價仲裁中心,就建筑面積計算發生爭議的問題進行咨詢,并申請進入仲裁程序。據了解,因工程造價而發生爭議的現象,目前較普遍。過去,建設工程預算、決算中出現經濟糾紛而難以調解時,當事人只好對簿公堂。該中心主任吳青山介紹,業主和承建方發生200萬元以內工程造價爭議,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可向該中心申請仲裁。有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工程造價爭議處理中,已普遍采用了仲裁手段,效果良好,因調解或裁決結果事前均得到了當事人的同意,較少發生“白條”問題。關于工程造價糾紛頻出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昨日,東西湖一商住樓的承建方和業主,一同來到武漢仲裁委建設工程造價仲裁中心,就建筑面積計算發生爭議的問題進行咨詢,并申請進入仲裁程序。
據了解,因工程造價而發生爭議的現象,目前較普遍。僅湖北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去年就接待了600多批來訪者。
過去,建設工程預算、決算中出現經濟糾紛而難以調解時,當事人只好對簿公堂。而法律訴訟“費時、費力、費錢”,不少當事人又害怕打官司,致使一些糾紛久拖不決。
在此背景下,武漢仲裁委員會于去年底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工程造價仲裁機構———建設工程造價仲裁中心。目前,該中心已引進了一批既懂法律又懂工程結構和工程造價的專家。
該中心主任吳青山介紹,業主和承建方發生200萬元以內工程造價爭議,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可向該中心申請仲裁。中心根據當事人的意愿,進行調解或裁決。《仲裁法》規定實行“一裁終局制”,因此當事人一旦簽字,即產生法律效力,必須執行。
有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在工程造價爭議處理中,已普遍采用了仲裁手段,效果良好,因調解或裁決結果事前均得到了當事人的同意,較少發生“白條”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