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的時效中斷會導致什么后果

導讀:
在我國,不管是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都有時效的規(guī)定,債權也有相應的訴訟時效。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連帶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問題。下面,為華律網(wǎng)小編整理了關于過訴訟時效中斷導致的后果的法律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債權的時效中斷會導致什么后果
債權轉(zhuǎn)讓訴訟時效中斷的后果是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訴訟時效將不再進行計算,并且等到事項解除之后可以重新來計算訴訟時效。債務轉(zhuǎn)讓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因債務人請求將合同義務轉(zhuǎn)移給第三人且債權人同意的情形為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九條,債務承擔情形下,構成原債務人對債務承認的,應當認定訴訟時效從債務承擔意思表示到達債權人之日起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fā)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根據(jù)《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195條的規(guī)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
債務人經(jīng)債權人同意將合同的義務全部轉(zhuǎn)移給第三人的,第三人即取得了債務人的法律地位,應按合同約定承擔義務。
債權的時效是幾年
1、債務糾紛訴訟時效——3年。
從債權人最近一次要求債務人還債的日期算起,超過3年,不予保護。3年內(nèi)債務人未還債的,債權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但3年內(nèi)債務人未還,債權人既沒有要求債務人還債,也未向法院提起訴訟,超過訴訟時效,法院不予保護。
2、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訴訟時效按以下幾種情況分別計算:
(1)沒有約定履行期限的情況,訴訟時效期限的計算。
按照《民法典》第510條的規(guī)定,(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請求履行,但是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因而其3年的普通訴訟時效從權利人主張權利而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但如果債權人未曾主張債權,就不能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2)訴訟時效的中斷的計算。
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債權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后,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時間內(nèi),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從再次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要再次重新計算,且訴訟時效中斷不受次數(shù)的限制。但是主張訴訟時效中斷,必須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
(3)最長訴訟時效的計算。
債權人若一直沒有主張權利,則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從債權債務關系發(fā)生之日起計算20年,超過20年的,法院不再予以保護。
過訴訟時效的債權該如何救濟
1、自愿履行
對時效已過之債權,債務人自愿做出給付的,不受法律的禁止,即使是債務人不知時效已過,也不例外。它是債務人拋棄時效利益的結(jié)果。對此,我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經(jīng)自愿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另外,自愿履行為單方處分行為,不受債權人是否同意之限制。無論債權人是否受領債務人的“履行給付”,自愿履行均不發(fā)生原訴訟時效的恢復或中斷、中止及延長。部分自愿履行亦如此。
2、承認債務(權)
如果債務人明確承諾將履行“已過時效”之債務,無論何種方式,均構成對原債務(權)的承認。但在實踐中,承認的方式常為:雙方達成還款協(xié)議、債務人在催收單上簽章和為原債務提供擔保。對前兩種方式,我國的司法解釋已明確肯認,而對后一種方式,我國則缺少相應的規(guī)定。需要說明的是,對債務(權)的承認,只是以原債權債務的內(nèi)容為基礎的新的債的關系產(chǎn)生,從理論上講,這為新的債權債務關系,而不是原債務(權)訴訟時效的恢復或中斷、中止及延長。部分承認債務(權)亦如此。
3、抵銷
在抵銷中,為抵銷的債權,即債務人的債權,稱為主(自)動債權,被抵銷的債權,即債權人的債權,稱為受動債權。抵銷分法定的和合意的兩種。
對合意抵銷,雖是雙方行為,但須協(xié)商一致,這已含有債務人“自愿”的因素,因此,債務人以“過時效”之債務抵銷對方債務的,發(fā)生自愿履行的效果。由于法定抵銷為單方行為,抵銷的意思表示可由任何一方作出,所以對“過時效”之債權(務)的抵銷,在不同主體間的效力(果)是有區(qū)別的。
如債務人以其“過時效”之債務抵銷對方“未過時效”之債務的,發(fā)生自愿履行的效力。至于對方是否同意,則在所不問。
另外,如兩個債權(務)均“已過時效”的,則任何一方主張抵銷的,都不會產(chǎn)生抵銷的效力,但如雙方合意抵銷的,可產(chǎn)生抵銷的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