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產品時死亡是否負刑事責任

導讀: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廠商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往往會設立展銷區,讓客戶體現自己的產品,展現自己產品的優勢。而生產的產品一定要符合質量要求,那么體驗產品時死亡要不要負刑事責任?大律網在線律師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體驗產品時死亡是否負刑事責任
體驗產品時,因產品質量原因造成體現者死亡的,一般會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由產品生產者承擔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二、什么情況可以免除產品侵權責任
1、未將產品投入流通——可以免除侵權責任。
制造者生產某種產品,但未將該產品投入流通,即使該產品存在缺陷,并且致人損害,也不承擔產品侵權責任。投入流通,就是使產品投入流通領域,包括任何形式的出售、租賃以及抵押、質押、出典等。
2、產品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可以免除侵權責任。
成立這一免責條件,須查明這種缺陷是何原因所致。例如,某廠生產自行車打氣筒,用戶甲購買使用一年后,在打氣時氣筒中的彈簧引出致傷甲的眼睛,經審理查明,產品投入流通時尚無此缺陷,是使用者使用不當導致其螺口松動,此種情況下,制造者即可免責。
3、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可以免除侵權責任。
以科技水平所限作抗辯事由,是通常的免責條件。按這一免責條件,如果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即使后因科技水平發展了,能夠認識到這一缺陷,制造者也不承擔已經投入流通的產品致人損害的責任。
在產品侵權中,侵權人可以免責的情形有,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產品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或者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如果出現這種情形,侵害人的責任是可以免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