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期內租戶不住了怎么處理

導讀:
進行房屋租賃時,租賃雙方可以簽訂房屋租賃合同,雙方要協商好租賃的期限等內容,而有些承租人可能在租賃期內不想租房屋的,那么民法典中合同期內租戶不住了要如何處理?大律網小編整理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民法典中合同期內租戶不住了怎么處理
民法典規定,承租人在租賃期內不想租賃房屋的,可以和出租人協商解除租賃合同,如果承租人不同意解除的,承租人可以單方解除合同,但要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條【合同約定解除】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第五百七十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二、簽訂房屋租賃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租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項法律活動,為了盡可能避免在租用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爭議,所以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相關事項。
租方需要了解出租人和出租物的基本情況:
1、作為承租方,應先審查租賃物是否存在法律法規禁止出租的情形,包括以下情形等:
(1)未依法取得租賃物的相關證件;
(2)共有租賃物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3)權屬有爭議的。
2、作為承租方,為了預防欺詐,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承租方是租賃物的所有人,必須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如果承租方不是租賃物的所有人,必須具有轉租權。
3、為了避免爭議,在合同中對租賃物的基本信息應進行明確約定,如租賃物的規格、質量、數量等。
租賃合同之租期條款在合同中,約定租賃物的租賃期限,明確租賃的具體起止日期,如承租方超過租賃期使用租賃物,應支付給出租方超時使用的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