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就業被騙如何維權

導讀:
殘疾人就業被騙如何維權
殘疾人在勞動爭議中如何維權?
殘疾職工與其所在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按其爭議內容可分為: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因執行國家有關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而發生的爭議等。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殘疾職工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
●首先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如果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概括地說我國處理勞動爭議的程序可以分為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四個階段。針對聽障者的需要,可以配備手語翻譯。
殘疾人求職路上的那些“套路”
1、扣押或騙取證件
由于國家對于企業聘用殘疾人有一定的政策獎勵,因此殘疾人在應聘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被不良企業或用工方扣押和騙取證件的情況。
2、上崗前先交費
這是一種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業陷阱,一般在經過面試之后會叫你繳納一些費用,比如培訓費、服裝費、押金、中介費等等都是常見的繳費理由,讓你先繳費再上崗,很多求職心切的人們難免掏腰包。
3,待遇與實際不符
此外,除了以上兩種“套路”,殘疾人在找工作時還會遇到發布虛假招工信息、待遇報酬與實際情況不符的事件:招聘單位在招聘時將公司的待遇說的如何如何好,但當殘疾朋友入職時,求職單位就以各種不正當理由來克扣殘疾人工資 。
4、網絡用工詐騙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不僅過上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也遇到了更多網絡詐騙事件,很多殘疾人因為身體不便,但是又急于找到工作,所以陷入了網絡上的求職陷阱,一些打著“在家上班兼職,輕松日賺上百”旗號的內容經常活躍在各種qq群、貼吧等處,一不小心就會被套取錢財。
殘疾人求職防騙指南
1、到正規網站應聘
正規的招聘網站,對招聘信息審核力度較為嚴格。雖不能百分百的杜絕虛假信息,但卻要比路邊、QQ群里的中介,要靠譜的多。
當接到面試通知時,要問清對方的辦公地址和固定聯系電話。若招聘單位只有手機這一單一的聯系方式,要高度警惕,謹防上當受騙;正規的單位一般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切忌到不明確或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面試,如賓館等。
2、不要輕信任何人
除了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花言巧語。求職的時候一定要到企業實地考察,看看公司規模,看看企業資質,上網查一下企業信用。通過多種渠道,綜合掌握信息。
盡量在朋友或家人的陪同下應聘面試,避免只身前往。若實在無人陪同,也應事先清楚告訴家人或朋友面試的時間和地點。同時,還應保持手機等聯系方式的暢通,定時聯系,報告實時情況,以防萬一。
3、不要交錢、交證件
如需交證件,只交證件復印件,不交證件原件。將空白部分打叉或填“無”再復印,印件上最好注明“僅供應聘使用”。請務必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證件,防止被不法分子盜用。
某些不良企業,會以培訓費、置裝費、體檢費等各種名目收取求職者費用。遇到這類收錢的招聘,一定要小心,因為80%可能是騙人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任何企業都不得以任何名目向求職者收費。
4、不要掉入高薪陷阱
你的能力和你的薪資一定是匹配的,如果公司和你承諾過于離譜的高薪資,那一定就是陷阱!一定要確認好崗位職能。面試時請和面試官確認好具體的工作內容,避免出現入職后實際工作內容與招聘信息不符的現象。
5、警惕“培訓貸”
“培訓貸”是指某些培訓機構將高薪就業作為誘餌,向求職人員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
殘疾人求職者要增強辨別和防范意識,參加培訓前一要看培訓機構是否具備培訓資質,二要看經營范圍是否包含培訓內容,三要看承諾薪資是否與社會同等崗位條件薪資水平大體一致。同時,要注意保留足夠的材料,一旦發現被騙,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案。
6、謹防個人信息泄露
殘疾人求職者找工作過程中,有可能會誤入不明來源的求職網站。求職之前一般都會進行簡歷填寫,在注冊和填寫簡歷過程中,個人的隱私信息有可能被非法獲取,在不明來源的網站填寫的個人信息無法得到保障。
因此,網上求職請到正規的求職網站;找到工作之后,最好將個人信息刪除以及注銷個人賬戶;手機端不要隨意安裝來源不明的求職app軟件;填寫簡歷過程中不要涉及過多的隱私內容;涉及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詳細地址等不要隨意填寫。
7、了解法律維護權益
廣大殘疾人朋友在網絡求職期間,應當多了解一些《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知識。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很多信息只能憑眼睛看到,當遇到可疑信息時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還可以咨詢身邊懂法的專業人員并向其尋求幫助。若不幸遭遇了網絡詐騙,一定要及時止損,養成保留證據的習慣并及時報警,樹立維權意識,積極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