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由誰來承擔

導讀: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因此,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失的,侵權人不承擔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由誰來承擔
1、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失的,侵權人不承擔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
2、同時,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五百九十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二、不可抗力如何進行認定
1、根據我國法律的上述規定,作為一種不可抗力事件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件。
(1)主觀要件,即不可抗力的發生是當事人無法預見和不可能預見的。
①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無法知道事件要在何時、何地發生,也無法預先知道發生的情況如何。
②如果能事先預料、預測、預報,并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的,則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2)客觀要件,即在現有條件下,當事人所具備的物質力量和技術力量對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的。如果從現實條件來看,當事人能夠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事件的發生,則不能認為是不可抗力。
(3)在結果上,事件的發生必然導致合同的部分或全部不履行以及延遲履行,或者是標的物部分或全部毀損。如果某種客觀情況的出現,并不構成履行合同的障礙,就不能把它當成不可抗力看待。
因此,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失的,侵權人不承擔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