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無效情形有哪些?

導讀:
買賣合同也是合同,在上述情形下無效。盡管我國《合同法》允許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等各種形式,但非書面形式在發生糾紛時不好確定雙方責任,容易被人利用進行欺詐。那么買賣合同無效情形有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買賣合同也是合同,在上述情形下無效。盡管我國《合同法》允許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等各種形式,但非書面形式在發生糾紛時不好確定雙方責任,容易被人利用進行欺詐。關于買賣合同無效情形有哪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買賣合同是一方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價款的合同,轉移所有權的一方為出賣人或賣方,支付價款而取得所有權的一方為買受人或者買方。那么買賣合同無效情形有哪些?下面請看詳細介紹: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國家利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那必然是無效的合同。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惡意串通的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非法串通在一起,共同訂立某種合同,造成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的損害。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是指當事人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內容和目的上是非法的,這種行為又稱為隱匿行為。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社會公共利益體現了全體社會成員的最高利益,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序良俗的合同無效,這是各國立法普遍確認的原則。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這種合同屬于最典型的無效合同。此處所說的法律是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訂的法律,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訂的法規,違反這些全國性的法律和法規的行為是當然無效的。無效合同都具有違法性,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行為,在違法性方面較之于其他無效合同更為明顯。買賣合同也是合同,在上述情形下無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簽訂買賣合同的注意事項:
1、合同主體名稱和簽訂人名字首尾須保持一致。
出賣方應該注意買受方合同尾部的單位名稱須與合同首部的單位名稱一致、所加蓋的公章或合同專用章上的單位名稱須與書寫的單位名稱一致,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名字是否與真實名字一致,不能有錯字、別字、漏字或簡稱。
2、對代理人簽訂合同的應對其代理權進行審查。
對于對方業務員或經營管理人員代表其單位訂立的合同,應注意了解對方的授權情況,包括授權范圍、授權期限、介紹信的真實性,對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級管理人員,如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等,應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權。才能避免無權代理的情形。
3、防范合同惡意履行。
4、合同訂立應采取書面形式并使用比較標準的合同范本。
盡管我國《合同法》允許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等各種形式,但非書面形式在發生糾紛時不好確定雙方責任,容易被人利用進行欺詐。因此,訂立合同應盡量采用書面形式。同時,訂立合同時應盡量參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布有標準的合同范本,并結合具體交易情況可以適當調整合同部分條款內容,內容應盡量詳盡、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