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可能存在哪些債權人

導讀:
中國公司發行公司債必須符合公司法的資格要求,并且須經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批、核準。(四)公司職工是公司的重要的債權人。企業以其優質財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債權人以新設公司和原企業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企業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那么公司可能存在哪些債權人。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中國公司發行公司債必須符合公司法的資格要求,并且須經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批、核準。(四)公司職工是公司的重要的債權人。企業以其優質財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債權人以新設公司和原企業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企業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關于公司可能存在哪些債權人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公司可能存在哪些債權人
(一)銀行,是公司資金的主要提供者。銀行通過與公司簽定債務合約,要求公司以信用擔保或財產抵押的形式予以保證,將資金按照合約規定的用途提供給公司使用。
(二)公司也可以通過向投資者直接發行債券來籌措資金。公司債券是伴隨著證券市場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發行債券的公司必須是信-譽卓著的公司。中國公司發行公司債必須符合公司法的資格要求,并且須經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批、核準。
(三)公司的另一個重要的債務性資金來源是從供應商處賒購的原材料和客戶預先支付的定金等款項。一般情況下,公司這種債務性資金來源毋須支付利息,合約只規定到期支付或到期交貨以示清結,以及未到期支付或交貨的處罰條款,體現一種正常的業務往來和商業利益關系。(四)公司職工是公司的重要的債權人。職工不僅將其應得的福利投資于所服務的公司,同時還將自身所擁有的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投資于所服務的公司。
(五)政府,名義上并不參加公司的任何事務,但當公司產生了納稅性收入時,政府就獲得了強制性征稅的權力。政府甚至為了保護稅源不受損失,極力推動、促成和支持財務困難的公司實施收購兼并和重組,甚至不惜通過立法予以保護其在公司的利益。政府是有別于其它任何債權人的享有優先權的特殊債權人。在中國,政府還是銀行和公司的大股東,支持公司通過重組而免于破產具有多重意義。
二、企業改制時的債務承擔
(一)企業公司制改造
國有企業依公司法整體改造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后的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或者轉讓部分產權,實現他人對企業的參股,將企業整體改造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原由改造后的新設公司承擔。企業以其部分財產和相應債務與他人組建新公司,對所轉移的債務人認可的,由新組建的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對所轉移的債務未通知債權人或者雖通知債權人,而債權人不予認可的,由原企業承擔民事責任。原企業無力償還債務,債權人就此向新設公司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在所接受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承擔連帶民事責任。企業以其優質財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債權人以新設公司和原企業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二)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
由企業職工買斷企業產權,將原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后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企業向其職工轉讓部分產權,由企業與職工共同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后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企業通過其職工投資增資擴股,將原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后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企業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后,債權人就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債務起訴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股份合作制企業在承擔民事責任后,可再向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三)企業分立
債權人向分立后的企業主張債權,企業分立時對原企業的債務承擔有約定,并經債權人認可的,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處理;企業分立時對原企業債務承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或者雖然有約定但債權人不予認可的,分立后的企業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分立的企業在承擔連帶責任后,各分立的企業間對原企業債務承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根據企業分立時的資產比例分擔。
(四)企業債權轉股權
債權人與債務人自愿達成債權轉股權協議,且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應當確認債權轉股權協議有效。政策性債權轉股權,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處理。債務人以隱瞞企業資產或者虛列企業資產為手段,騙取債權人與其簽訂債權轉股權協議,債權人在法定期間內行使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債權轉股權協議被撤銷后,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清償債務。部分債權人進行債權轉股權的行為,不影響其他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債權。
(五)國有小型企業出售
企業出售后,買受人將所購企業資產作價入股與他人重新組建新公司,所購企業法人予以注銷的,對所購企業出售前的債務,買受人應當以其所有財產,包括在新組建公司中的股權承擔民事責任。企業出售后,應當辦理而未辦理企業法人注銷登記,債權人起訴該企業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企業資產轉讓后的情況,告知債權人追加責任主體,并判令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出售企業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出賣人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出售后,債權人就出賣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原企業債務起訴買受人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買受人在承擔民事責任后,可再行向出賣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買受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出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