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家事暴力的法律思考

導讀: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由姻親或親密關系、血緣和法律而聯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受害者多數為女性,施暴者絕大多數為男性。在二億七千萬個中國家庭中,百分之三十存在家庭暴力,其中百分之七十九點四存在丈夫對妻子施暴。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使夫權思想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認為老婆不聽話則可以打。其次,中國婦女普通存在三大弱項:一是文化弱項,據普查,在15-34歲的各層次文化人口中,大學本科女性占27.7%,??婆哉?1.6%。再次,執法人員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存在誤區。最后,社會在家庭暴力方面立法不夠,缺乏有效的司法保護。那么淺析對家事暴力的法律思考。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由姻親或親密關系、血緣和法律而聯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受害者多數為女性,施暴者絕大多數為男性。在二億七千萬個中國家庭中,百分之三十存在家庭暴力,其中百分之七十九點四存在丈夫對妻子施暴。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使夫權思想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認為老婆不聽話則可以打。其次,中國婦女普通存在三大弱項:一是文化弱項,據普查,在15-34歲的各層次文化人口中,大學本科女性占27.7%,??婆哉?1.6%。再次,執法人員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存在誤區。最后,社會在家庭暴力方面立法不夠,缺乏有效的司法保護。關于淺析對家事暴力的法律思考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無論社會處于何種動蕩和暴力當中,人們都相信家庭是一個充滿親情的相互扶助和呵護的溫馨之地,是遠離暴力的安全港灣。然而現實并非如此,越演越烈的暴力將部分家庭變成地獄。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由姻親或親密關系、血緣和法律而聯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受害者多數為女性,施暴者絕大多數為男性。在二億七千萬個中國家庭中,百分之三十存在家庭暴力,其中百分之七十九點四存在丈夫對妻子施暴。且拳腳相向不再是家庭暴力的唯一形式,冷落、漠視等精神虐待正在悄悄盛行,這種冷暴力給對方的傷害比顯性暴力更大甚至還會造成精神隱疾。
一、家庭暴力的成因
在我國的家庭暴力中,其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丈夫有外遇,用暴力逼迫妻子離婚;夫妻下崗,經濟壓力大,毆妻發泄苦悶;丈夫素質低蠻橫無理,脾氣暴躁;丈夫有賭博、酗酒等惡習而引起家庭暴力。上述原因只不過是家庭暴力的導火線,透過這些現象分析其更深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家庭暴力是封建意識傳統觀念的產物。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使夫權思想在人們腦中根深蒂固,認為老婆不聽話則可以打。另外封建禮教中諸如夫為妻綱等男尊女卑思想也成為婦女揮之不去的無形枷鎖。此外婦女也受著家丑不可外揚的舊思想的影響,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忍辱負重,在無形中給家庭暴力的惡行提供了一層保護網,但拒不聲張的鴕鳥方針也不能換來永久和平,容忍就是對暴行的姑息和縱容。
其次,中國婦女普通存在三大弱項:一是文化弱項,據普查,在15-34歲的各層次文化人口中,大學本科女性占27.7%,專科女性占31.6%。中專女性占41.2%,不難看出女性在文化上仍然處于不適應科技、信息時代需要的落后局面;二是就業弱項,從就業人員講我國婦女的就業比例在國際上不算低,但就業層次低,在各級領導班子和高層經濟管理人員中,女性所占比例很少。由于缺乏生產、管理實踐的鍛煉,不少婦女在處理社會事務方面,往往表現得很脆弱,放棄自我,缺乏主見;三是心理素質弱項,不少婦女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心理素質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在家庭暴力面前,又自卑自弱,逆來順受,有理膽不壯。另外對丈夫的精神及經濟的依付,也致使其遭受侵害時,選擇了沉默和忍耐。
再次,執法人員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存在誤區。家庭暴力案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被視為家庭糾紛,因在固有的傳統社會心態中將家庭視作私人天地,將家庭暴力歸位于私生活,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執法人員往往片面強調維護家庭的和諧,而忽視了對受暴婦女的人身權利保護。
最后,社會在家庭暴力方面立法不夠,缺乏有效的司法保護。如在一些高知家庭,施暴者顧忌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社會角色的約束,覺得用拳腳這種暴力方式不符合自己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深知從精神上折磨對方更能達到其目的。而因立法不夠對于被施暴者如何舉證怎樣舉證缺乏一套可操作的規范,現在法律社會對這種冷暴力無能為力。執法人員固守原有的訴訟規則致使該類案件客觀上舉證不能,造成了對家庭暴力的制裁不到位,施暴力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反而更變本加厲。
二、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
家庭暴力成為婚姻和家庭關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它踐踏著我國的法律,其嚴重的后果包括如下幾點:
首先,家庭暴力侵害了婦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受虐婦女一般會表現出焦慮、抑郁、有自殺傾向,與社會隔離,失去自尊自信,甚至產生以暴制暴的攻擊性行為,身體上還會表現出疲累頭痛等生理癥狀。夫妻是兩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之間自愿建立的一種契約關系,進入婚姻關系的女性沒有因此喪失自己理應享有的倫理和法律權利,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構成對其人身權利的侵犯。
其次,家庭暴力造成了子女的人格異常,家庭暴力除了對婦女的危害外,對子女的危害也十分嚴重,而且給未成年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會終其一生。暴力家庭的孩子,54.6%成績下降,20.8%不愛回家,12.8%性格扭曲以至違法犯罪。一部分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兒童成為暴力施行者的潛在人群。有研究表明,在暴力中長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非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高15倍。北京就有這樣的案例:一個十六歲的孩子李某綁架了小學生陳某,事發后其父未能好好教育只是一頓暴打,而那時的李某并不知道疼僅是后悔沒有把陳某殺掉滅口,由于其父的簡單粗暴,李某又伺機進行了第二次綁架,并作出了殘忍的決定:殺掉人質。這樣活生生的事例還有很多,讓人不忍卒讀。
最后,家庭暴力成為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直接影響到家庭和睦,并進而對社會治安造成潛在的危害,對婦女持續的暴力,是導致婦女嚴重刑事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她們因為長期受到肉體的摧殘和精神上的折磨,得不到宣泄和緩沖而做出了過激行為。據調查,約有24%的女性犯罪源于家庭暴力,甚至發生妻子殺害丈夫的案例。據《揚子晚報》報道,江蘇淮安市楚州區馬甸鎮小舍村村民陳某因不堪忍受丈夫長期虐待,用老鼠藥將丈夫毒死。據《南方日報》報道,脾氣粗暴的葉某毆打妻子時,其妻楊某忍無可忍,一刀將丈夫刺成重傷。盡管有法律保護婦女不受虐待,但因法律的不完善使許多受虐婦女喪失了起訴的勇氣,這種不被扼制的家庭暴力終因施暴者有恃無恐而變本加厲,使受虐女性在積憤難消的情況下,走向瘋狂報復的極端。
三、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建議及對策
反對和消除家庭暴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近年來我國政府開始重視防治家庭暴力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反對家庭暴力是繁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而當前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使家庭暴力仍在較大范圍存在,我認為防止家庭暴力的發生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很重要:
(一)法律界應采取法律改革戰略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體系,但是分散于各個法律之中,有的規定比較原則可操作性差,許多案件的裁判往往依賴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如:新《婚姻法》雖然把家庭暴力以法的形式分布于眾,但過于抽象且沒有具體的制裁辦法。沒有體現禁止虐待家庭成員和禁止家庭暴力的關系,對家庭暴力求助措施的規定過于原則,涉及機構職責不明確,如家庭暴力致使妻子人身傷害案件,《婚姻法》雖然規定了賠償制度但在夫妻共同財產制的情況下,施暴丈夫如何賠償,尤其是不離婚時的家庭暴力索賠,法律上既無依據,現實中也難執行,如《刑法》中家庭方面的罪名只有虐待一項,而且定罪標準較高,致使虐待很難認定。鑒于以上原因法律界應采取改革戰略,盡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應明確什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及其權利如何保護,對施暴者如何懲罰,強化法律責任。另外對社會求助、行政措施、司法救濟等方面加以規定。此項立法可以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有效保護,預防暴力的再次發生,并確保相關機構落實防治措施。此外還要優化立法,完善現有法律,形成一個完整法律框架,如新《婚姻法》中規定,家庭暴力分為肉體和精神上的,但目前對于精神暴力的鑒別、取證尚無具體規定,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這種家庭冷暴力具有隱藏性,沒有傷痕、不見鮮血,無法做傷情鑒定,受害者如何舉證,如何進行證據保全缺乏一個可操作性規范。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法律框架才能在家庭暴力領域為婦女撐起一片藍天。
(二)加強執法,做到執法必嚴。
反家庭暴力工作必須有法律的強制力作后盾,隨著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和家庭暴力問題的日益嚴重,單靠婦聯的說服、教育、調解等非強制手段已很難奏效,充分發揮公檢法司機關職能是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公安機關是反家庭暴力的前沿陣地,公安干警不要一遇到諸類案件就認為是家務事,一推了之,應充分發揮國家賦予的職能,挑起反對家庭暴力的重擔,針對不同案件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人民法院也要嚴肅執法,對伴有家庭暴力的糾紛不再進行調解,不能要求受害人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換取施暴者不再施暴。通過加大制裁力度,使施暴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以期達到懲一儆百的效果。且在離婚案件中對舉證難的冷暴力問題,法官在審理案件中通過自身的敏銳觀察,運用心證原則,發現當事人的冷暴力傾向要及時下判,而不能一味等待當事人提供充足證據后再作判決。綜上只有嚴肅執法才能達到懲暴目的。
(三)提高婦女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增強婦女防暴抗暴的能力。
家庭暴力除需求助法律外,女性必須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要做到敢于超越自己,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婦女只有在經濟與精神上獨立,才能擺脫家庭中依附男性及受男性虐待的狀況,并且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受到家庭暴力時,要注意收集證據,以備在追究對方責任時獲取有利地位。如對于家庭冷暴力要有意識收集證據,其實任何手段都是有痕跡的,如謾罵的語言,冷淡的時間,侮辱的方式都可以收集作為證據。另外婦女要改變性別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千萬不能有打了就算了,忍一忍就過去的思想,容忍就是對暴行的姑息和縱容,施暴者得逞后還會進行下一次。面對暴力婦女要勇敢的站起來,破除家丑不可外傳、委曲求全的陳腐觀念,一旦與對方和好無望,實在無法維持,要勇敢地作出決定,與其維持一個沒有親情沒有愛的家庭空殼,倒不如把自己解放出來,重新組織家庭,再揚生活的風帆。
(四)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要切實做到為受害婦女排憂解難。
政府和非政府間組織要重視和受理婦女的來信來訪,為受害婦女排憂解難,伸張正義,首先,各有關部門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到反對家庭暴力的行動中。同時婦聯、新聞媒體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并切實加強多機構合作,形成密切、良好的互動關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其次,政府和立法機關在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起著主要作用,要通過明確家庭暴力問題的法律地位,喚起各部門、社會民眾對家庭暴力的重視和關心。最后,要強化基層組織對家庭暴力的打擊力度,高度關注家庭暴力對婦女的傷害??梢灶A期,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中國婦女的狀況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會得到改善。
(五)心理救護的介入
心理治療和心理疏導很重要。在國外,心理治療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手段一直被加以利用。這在中國因為種種原因,人們一直對它比較忽視,現在正逐漸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目前許多地區的婦聯社區居委會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了心理培訓,以便在處理相關家庭糾紛中能給予夫妻雙方幫助。同時,如果在有可能產生暴力之前,夫妻雙方能冷靜地以心理疏導的方式為自己減壓,很多問題和慘劇都不會發生,許多家庭也不會因此而破碎。對于女性來說,正確的心理治療不僅能幫助他們正確采取家庭暴力的應對措施,還能幫助她們融洽處理日常家庭關系。
家庭暴力不但破壞家庭,而且已成為國際公害,消除家庭暴力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由于家庭暴力產生原因的復雜性,對它的治理不能采取單一的手段,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懲罰與救濟并舉,媒體要多進行正確的婚姻觀、家庭觀的宣傳,呼吁整個社會重視親情和道義。讓國家、社會和個人結合起來,拒絕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