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

導讀:
工程造價,指的就是工程的整個建設涉及的其中的花費價格,就是指預期或實際所需的全部費用總和。工程造價糾紛也是有發生,那么,工程造價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呢?
在實踐中,工程造價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閱讀完以下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
(一)協商
按照法律和商業慣例,一旦出現商業糾紛,雙方應首先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友好協商,尋求解決的可能性。
(二)調解
經過協商不能達成協議時,雙方可申請業務主管部門(如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等)出面進行調解。業務主管部門是依法負有對日常商業活動的指導、管理、監督之責,他們比較熟悉本行業的業務,比較全面的掌握情況,由其出面調解,既容易做糾紛雙方的思想工作,又能正確運用法規,提出合理和中肯的解決方案。此外,主管部門還可以運用法律和制度允許的方式,給糾紛雙方以必要的幫助、照顧和支持。
如果協商一致,糾紛雙方也可以共同委托所信賴的第三者(個人或團體)出面調解。由第三者進行調解,有較高的靈活性、中立性、專業性和權威性,比較超脫和公正,不致因某種利害關系而偏袒一方或損害另一方的利益,調解專家充分聽取雙方的意見,耐心細致說服雙方,以自己專業和人格上的感召力促使雙方互相讓步而達成和解。
(三)仲裁
如果糾紛雙方不愿通過協商和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時,就只能在仲裁和訴訟兩種方式中作一選擇。仲裁作為解決商業糾紛的重要方式,具有與法院訴訟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強制執行效力。目前,更多的商家寧愿選擇仲裁而不愿到法院訴訟,這是因為:
1、仲裁機構比法院更獨立、公正。如工程造價仲裁委員會,它不隸屬于任何行政、黨務機構,在審理案件中,能完全排除外界的干擾,做到依法、獨立、公正。此外,審理案件的仲裁員大多是在國內、外有相當影響力的法律、經貿、科技方面的知名專家。專家審理案件,更專業,更公正。
2、仲裁程序更簡便,審理期限更短,效率更高。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其本身沒有上訴或再審程序,仲裁過的糾紛不能再到法院申訴,仲裁一經裁決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和強制執行力。
3、商家在仲裁程序中有更大的自主權。仲裁程序完全體現商家的意思,仲裁機構、仲裁員、仲裁地點、仲裁語言、甚至仲裁所依據的程序規則和適用的法律,均由商家自主選擇。
4、仲裁實行一審終局,沒有上訴,因而仲裁費用更低。此外,仲裁實行不公開審理,第三人不可旁聽案件審理,媒體也不得報道仲裁程序及裁決,因此,仲裁更能保守商業秘密。
(四)訴訟
訴訟是解決商業糾紛最嚴厲的手段,同時也是最終的手段,在萬不得已之下才予以采用。目前投訴立案難,程序煩瑣、耗時漫長,訴訟費、律師費高,不可預測的因素(如法官素質、行政干預、地方保護等)多、風險大。隨著司法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打官司"將變得越來越方便、越來越公正。
上述文章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了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管轄法院是哪里的相關內容,工程造價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解決有協商解決、調解和訴訟等。希望上述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