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

導讀:
鄭風田稱,開放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的權利,可以以此為支點撬動農村內需市場,從而換回國家整體經濟再快速增長30年。鄭風田認為,要讓農民有錢,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在建房抵押貸款。鄭風田認為,一旦開放農村在建房的抵押貸款,可讓城市的資金回流到農村,改變目前資金單向流動的局面,從而促進農村的繁榮,解決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的問題。不必擔心還貸和糧食安全 對于目前決策層不開放農民住房抵押貸款的擔心,鄭風田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農民還貸問題,他認為這其實是個誤區。那么放開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鄭風田稱,開放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的權利,可以以此為支點撬動農村內需市場,從而換回國家整體經濟再快速增長30年。鄭風田認為,要讓農民有錢,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在建房抵押貸款。鄭風田認為,一旦開放農村在建房的抵押貸款,可讓城市的資金回流到農村,改變目前資金單向流動的局面,從而促進農村的繁榮,解決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的問題。不必擔心還貸和糧食安全 對于目前決策層不開放農民住房抵押貸款的擔心,鄭風田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農民還貸問題,他認為這其實是個誤區。關于放開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提案背景
農民一生投資
60%用在建房
為何農村內需市場難以開啟?一項在湖南農村的調研顯示,農民一生投資的60%都用在建房上。由于農村目前融資困難,多靠親朋好友間互相拆借,攢錢建房是他們最大的壓力。如果能將這個壓力釋放,就可騰出一些閑錢來進行其他消費,否則農村的消費潛力將難以撬開。
十幾年前,城里人的內需一樣起動不了。一般城市居民無權購買房屋,只能坐等分房。1998年開始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后,將大多數家庭的住房問題推向了市場。改革開放30年我國城市居民住房增長7倍,住房質量和住房成套率大大提高,城市面貌及居住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產業還催生了中國房地產業這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以個人抵押貸款為基石。試想如果城市居民買房無法抵押貸款,房地產商無法貸款建房,城市的消費市場未必會像今日這樣繁榮昌盛。
鄭風田稱,開放農村在建房抵押貸款的權利,可以以此為支點撬動農村內需市場,從而換回國家整體經濟再快速增長30年。
■核心觀點
建房壓力抑制農民消費瓶頸需打破
擴大農村內需喊了不是一天兩天,沒有起色的原因普遍認為是農民太窮。鄭風田認為,要讓農民有錢,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在建房抵押貸款。大部分農民可能要窮其一生才蓋得起一套房。這個壓力太大,抑制了農民的其他消費。只有破解這個瓶頸,才能真正地擴大農村內需。
他認為,貸30年或者50年的款,每年還一些,壓力不是太大,還可以剩點錢買點別的。城市經濟就是在這樣一個信貸消費市場下運作的。住房建設是擴大內需的切入點。因為冰箱、洗衣機等電子產品,都需要有完善的電路、下水道等基礎設施,過去農民住房這些設施都沒有,影響了家用電器的消費使用。
可實現城市資金流向農村
農村長久貧困的一個原因是信貸的不平衡。由于農村產業利潤率的低下,眾多農村信用合作社基本成了農村資金的抽水機,將農村本來就少的資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城市,農村產業的發展則缺乏資金支持。
鄭風田認為,一旦開放農村在建房的抵押貸款,可讓城市的資金回流到農村,改變目前資金單向流動的局面,從而促進農村的繁榮,解決城鄉差距越拉越大的問題。
不必擔心還貸和糧食安全
對于目前決策層不開放農民住房抵押貸款的擔心,鄭風田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農民還貸問題,他認為這其實是個誤區。實際上窮人還款記錄并不比富人差,這在孟加拉國的小額信貸已得到證明,通過親戚聯保等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農民的還貸能力應該不成問題。第二,他認為此舉并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因為宅基地本來就是住人的。第三個問題最核心,農村宅基地是集體性質。他認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因為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給了農民土地永久承包權,在農村呆過的人都知道,農民祖祖輩輩都認為宅基地是自家的,沒有人敢輕意拿走他們祖上的宅基地,土地的使用權也是沒有問題的。
“認為農村的地都不能動,是拿條條框框把農民給拴住了,制約了經濟成長。”鄭風田說,目前突破農村內需不足就缺這個政策抓手了,決策層應早下決心。他表示,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還給農民自由耕種的權利,換來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繁榮。通過還給農民抵押貸款的權利,可再拉動農村增長繁榮30年,打破目前城市畸形繁榮而農村陷入衰落的困境。
■網友拍磚
是拉動內需好棋
還是中國版次債
允許農民買賣土地(或者限定為宅基地)是拉動內需,分流銀行存款,縮小城鄉差距的一步好棋。一舉幾得。———南方報網網友
非常同意教授關于農民信用記錄良好的觀點,但是,我也在農村調研過,讓要素自由流動和抵押貸款現在在農村實施起來難度太大,沒有合理的且有效的產品是根本不可能的。農村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一個合約問題,交易成本太高。———網友
我是農村出來的,對教授的觀點不太認同,蓋房子是要花錢,但不是最大的。很多農民都是在外的建筑工人,蓋房子的時候朋友親戚一起幫忙,主要花材料錢,而這個是可以賒的,給一部分款就可以,所以比貸款好很多。農民不敢花錢主要是子女上大學開銷很大,家境好點的幾個勞動力可以供個大學生,這還得是家里不出事,沒病沒災。想賺農民錢,你得先讓他富起來,海綿里總得有點水你才能擠吧?———礦泉水
此方案無異于中國版的次債危機。敢問大哥肯定沒去過農村吧,根本不了解農村。實例:某省某市某鄉鼓勵農民小額貸款3萬元每戶,實踐證明無一能收回,現已全部壞賬。你能把整個村子的房子回收嗎?不能。
———非常“筍”友
■專家點評
農民要有宅基地抵押權政策法律需作重大調整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副院長李勝蘭:受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美歐需求的疲軟,經濟陷入危機中。這使得以依賴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受到極大影響,導致以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須改變為以增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增加內需的重要舉措是增加近8億農民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打開農村這個極大潛力的消費市場。在打開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消費上,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增加農民的收入,讓他們手里有錢;二是要讓農民解除后顧之憂,讓他們敢于花錢。但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尋找難以增加農民收入、解除農民后顧之憂的癥結所在。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相比較城鎮居民來說,農民收入一直增長較慢,加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滯后,巨大的農村市場沒有打開,這成為增加內需的障礙。
該提案提出讓農民擁有建房抵押貸款的權利,解除農民建房融資的困難,并以此為支點撬動打開農村需求市場的大門。這個議案提得好:一是找到了制約農民消費增長的關鍵因素;二是提議給農民建房抵押貸款的權利。三是消除對農民建房貸款還貸能力的顧慮。
要使農民擁有自建房(宅基地)抵押權,法律和政策需要作重大調整:1.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是用益物權,特別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屬于農民所有,應當允許農民擁有轉讓或者抵押權;2.允許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和抵押,緩解農民貸款難的問題;3.允許農村閑置的土地和房屋物盡其用,可以轉讓和抵押;4.允許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