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贈與“瑕疵面積”導致糾紛

導讀:
案件焦點在市一中院審理過程中,案件焦點很快浮出水面:房屋買賣中贈與“瑕疵面積”,如違章建筑、露天平臺等,是否會影響到整個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據(jù)了解,“買頂樓,送露臺”、“買別墅,送地下室”等情況在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中時有出現(xiàn)。因此,贈與“瑕疵面積”顯然會因違法而成為無效行為。因此,在下家不能享用“瑕疵面積”時,買賣合同應予解除。民事訴訟法專家沈宗漢則認為,在房屋買賣中,上家是否有權贈送“瑕疵面積”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這種贈送行為只是普通的瑕疵糾紛,構不成合同法定解除理由之一的根本違約。那么二手房交易:贈與“瑕疵面積”導致糾紛。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案件焦點在市一中院審理過程中,案件焦點很快浮出水面:房屋買賣中贈與“瑕疵面積”,如違章建筑、露天平臺等,是否會影響到整個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據(jù)了解,“買頂樓,送露臺”、“買別墅,送地下室”等情況在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中時有出現(xiàn)。因此,贈與“瑕疵面積”顯然會因違法而成為無效行為。因此,在下家不能享用“瑕疵面積”時,買賣合同應予解除。民事訴訟法專家沈宗漢則認為,在房屋買賣中,上家是否有權贈送“瑕疵面積”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這種贈送行為只是普通的瑕疵糾紛,構不成合同法定解除理由之一的根本違約。關于二手房交易:贈與“瑕疵面積”導致糾紛的法律問題,大律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chǎn)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日前,市一中院審理了一起別墅買賣糾紛案。這起案件的起因是,物業(yè)公司要拆除上家無償附送的搭建面積,下家以此要求解除買賣合同未獲同意。由此引出二手房交易中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若買賣中存在贈與“瑕疵面積”的情況,如無償附送搭建的“陽光房”、地下室或無產(chǎn)權證的露天平臺、停車位等,當下家因無法享用這些“瑕疵面積”而與上家對薄公堂時,二手房買賣合同是該繼續(xù)履行,還是應當解除呢?
事件回放
去年12月,馬女士通過中介公司向吳女士購買了一套二手別墅。在支付大部分房款后,雙方辦理了過戶手續(xù)。由于吳女士此前在別墅外自行搭建了部分建筑物,為此,雙方在合同補充條款中約定,吳女士自行搭建的那部分面積無償送給馬女士,由馬女士自行處理。
今年2月,馬女士通過律師致函吳女士,稱自己從小區(qū)物業(yè)管理處獲悉,吳女士先前在別墅外搭建的是違章建筑,在交易前便被要求拆除,但吳女士在賣房時并未說明這一情況,因此提出解除房屋買賣合同。對此,吳女士不同意。吳女士認為,違章建筑被要求拆除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初在補充條款中明確:搭建面積是無償贈送的,因此買賣合同應繼續(xù)履行,馬女士需按約定支付余下房款。雙方爭執(zhí)不下,走上公堂。
案件焦點
在市一中院審理過程中,案件焦點很快浮出水面:房屋買賣中贈與“瑕疵面積”,如違章建筑、露天平臺等,是否會影響到整個二手房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不少專家認為,隨著商品房建筑形態(tài)的日益多樣化,該問題將會越來越多。
據(jù)了解,“買頂樓,送露臺”、“買別墅,送地下室”等情況在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中時有出現(xiàn)。這些不僅是一些一手房的賣點,也成為二手房交易中上家定價的砝碼之一。問題在于,上家附送的露天平臺并沒有產(chǎn)權證,本質(zhì)上屬于公共面積,而未經(jīng)批準建造的地下室或“陽光房”更屬于違章建筑之列。因此,贈與“瑕疵面積”顯然會因違法而成為無效行為。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這會導致整個二手房買賣合同無效嗎?
專家觀點
對后一個問題,專家目前持兩種不同的觀點。浦東新區(qū)法院的一位法官認為,如果房屋買賣合同中沒有約定單價,僅約定了整套房屋的價格,那么“瑕疵面積”不能視為贈與行為,而應作為買賣合同標的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上家要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此,在下家不能享用“瑕疵面積”時,買賣合同應予解除。
另一種觀點認為,買賣與贈與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不管買賣合同中是否約定了房屋單價,都不能將“瑕疵面積”視為買賣合同標的物的組成部分。民事訴訟法專家沈宗漢則認為,在房屋買賣中,上家是否有權贈送“瑕疵面積”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這種贈送行為只是普通的瑕疵糾紛,構不成合同法定解除理由之一的根本違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