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為多獲拆遷補償款扎堆辦離婚

導讀:
為了多獲得拆遷補償,村民開始扎堆“假離婚”。造成當地人離婚、分戶成風的原因,是村民中盛傳的分戶就能多拿拆遷款的說法。由于對拆遷補償辦法中“每戶人只能認定一處住房”有不同的理解,村民們因此認定,只要離婚或分家就能多立戶頭,就能多拿賠償款,于是離婚和分家風潮在這個179戶人家的小村子愈演愈烈。那么村民為多獲拆遷補償款扎堆辦離婚。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為了多獲得拆遷補償,村民開始扎堆“假離婚”。造成當地人離婚、分戶成風的原因,是村民中盛傳的分戶就能多拿拆遷款的說法。由于對拆遷補償辦法中“每戶人只能認定一處住房”有不同的理解,村民們因此認定,只要離婚或分家就能多立戶頭,就能多拿賠償款,于是離婚和分家風潮在這個179戶人家的小村子愈演愈烈。關于村民為多獲拆遷補償款扎堆辦離婚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為了多獲得拆遷補償,村民開始扎堆“假離婚”。律師提示,在政府出臺的拆遷通告上,已經明確項目拆遷補償的范圍,即昆明新機場生活配套服務區項目新開發片區的拆遷范圍,涉及螺螄灣居民小組整體179戶。那么在落實和執行賠償政策的時候,即使村民離了婚,重新分了戶,政府部門也只按照核定的179戶進行補償。
大板橋螺螄灣村小組面臨拆遷 村民們算了筆賬:多一個戶頭多得50萬元賠償。
從去年11月開始,官渡區大板橋鎮新發村委會螺螄灣村小組就有人陸續開始辦理離婚手續,到最近幾天,最多時一天去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已達10來對。而在當地派出所,截至目前,已經有50多戶人家提出了分戶申請。造成當地人離婚、分戶成風的原因,是村民中盛傳的分戶就能多拿拆遷款的說法。
因為昆明新機場生活配套服務區項目建設,該村小組被劃入拆遷范圍。由于對拆遷補償辦法中“每戶人只能認定一處住房”有不同的理解,村民們因此認定,只要離婚或分家就能多立戶頭,就能多拿賠償款,于是離婚和分家風潮在這個179戶人家的小村子愈演愈烈。
扎堆離婚
上至七八十歲老人,下至剛成家一月的新婚夫婦
2011年3月2日中午,大板橋鎮派出所,四五十平方米的接待大廳擠滿了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新發村委會螺螄灣村小組剛辦了離婚手續的離婚夫婦,他們中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有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手里幾乎清一色拿著戶口冊、離婚協議書、免冠照片和村委會開的分戶申請證明等材料。他們來此的目的只有一個——申請分戶。此外,還有極少數是提出與父母分開過申請的年輕人。
結婚12年,老馬的三口之家幸福美滿,從未想過要離婚,也絕對不會離婚。可是,多一個戶就能多得幾十萬的補償款,老馬和老婆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何況全村老小,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剛結婚一個月的新婚夫婦都在離……“我們也不想離,但是政府出臺的這個政策,‘逼’得我們不得不離。原來我們村只有170多戶人,但現在申請戶號已經排到280多號……”
據了解,螺螄灣村小組離婚夫婦,大都是“友好分手,默契離婚”。而且都做好了打算:“拿到補償款三五年后就復婚。”
村里的老崔,今年60多歲,為了拆遷補償這事兒,也和老伴協議離了婚,“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兒孫著想嘛!”
村里的老蔣夫婦可沒有默契,自從2月20日召開完村民大會以后,村里老少夫妻都跑去辦離婚,可50多歲的老蔣抵死不肯離,女兒和老伴家的親戚齊上陣反復給他做思想工作。四面楚歌的老蔣,最終和老伴離了婚。
事實上,不是村里所有的夫妻都跑去離婚,村里好幾對年輕夫婦,盡管父母都辦理了離婚,但他們仍然不為所動。原因就是他們擔心,“本來我們的感情沒有問題,但是為了多獲得那幾十萬的補償款去離婚,到時候離成真的了,怎么辦?!”“孩子才3個月,萬一離成真的了,孩子怎么辦?!”
此外,村里還有一些年齡大的老人也頂住了“誘惑”沒去離,大多是因為礙于情面:“我們老兩口活了一輩子,在一起幾十年,都是當爺爺奶奶的人了,到老了,還跑去離婚,說出來讓人笑話。再說了,自己活了這么大年紀,拿再多錢,又能消受多少?……”
村民算盤
分出一個戶頭,多得50萬元補償
在昆明空港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公示的昆空港委通(2010)1號——“關于批準執行《空港經濟區大板橋片區征地拆遷補償指導意見》的通知中,針對村民住房拆遷,按房屋結構、樓層、裝修等都分類明確了相關的補償標準。
被拆遷的房子均以4層為基數,補償標準以房屋結構、樓層、裝修等不同,標準在2100元—2500元/平方米不等;每戶人只能認定一處或一棟住房;建蓋4層(含4層)的,每層樓按照2100元—2500元/平方米的標準補償,未達到4層(含四層)的,統一按磚混結構扣除建筑成本700元/平方米,按 1400元/平方米的補差政策補償;超出4層的,根據建筑結構從簡易房到框架結構分5個檔次,以100元—900元/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價進行補償……
“我們村建蓋的住房一般都是按150平方米的面積建蓋,普遍都蓋了4層,最少的都有2層,而且絕大部分的村民家都有2幢或2幢以上的樓房……”
按照政府出臺的相關補償標準,螺螄灣村民小組的村民自己算了一筆賬:假如我家有兩棟樓房,其中一棟是我們認定的,也符合4層的基數,那么按照最低補償標準即可獲補償款126萬元,即4(樓層)×150平方米(樓層面積)×2100元(最低補償標準)=126萬;如果我們不分戶,原本超出4層以外的另一棟樓房,如果只有一層,那么按照最高的補償標準可獲補償13.5萬元,即1(樓層)×150平方(樓層面積)×900元(超出4層的最高補償標準)=13.5萬元;但如果把原本的一戶分成兩戶,那么這一棟只有一層的樓房不夠4層,按照最低補償標準可獲63萬,即1(樓層)×2100元(最低補償標準)×150平方米(樓層面積)+3(樓層)×150平方米(樓層面積)×1400元(4層以內的補差補償標準)=63萬;那么,如果把一戶分成兩戶,最少也可多獲近50萬的補償款。[page]
各方反應
大板橋派出所
目前接到50多個分戶申請
大板橋派出所王海江所長介紹,螺螄灣村小組的村民辦理離婚、申請分戶,這些都符合法律程序、真實有效,派出所無權、無理由不受理。截至目前,已經接到了50多個分戶申請。但是,按照國家相關的戶籍政策,能不能重新分戶,還需要一些法定條件,如夫妻雙方財產分割明確,明確贍養父母和撫養子女的義務,以及雙方必須有獨立住房等。
“經我們核查,符合條件的,才能批準分戶。至于他們是不是就是沖著拆遷賠償政策來的,我們也不能輕易下定論。但是這么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多村民辦理離婚,提出分戶申請,肯定是不正常的。目前,我們已經將這種情況上報到上級。”王所長說。
便民中心
螺螄灣村小組每天有10來對夫婦離婚
據官渡區便民中心婚姻登記科統計,截至3月3日下午3點,今年整個官渡區已辦理離婚352對,其中1/3都是大板橋鎮新發村委會螺螄灣村小組的村民,他們全部都是協議離婚,而離婚的理由都是感情不和。
“ 確切地講,去年11月份就有螺螄灣的村民來辦理離婚,可能是提前聽到一些口風。從1月份開始,村民們便陸續來辦理離婚。現在每天都有30多對人來辦離婚,1/3都來自于大板橋鎮新發村委會螺螄灣村小組。”婚姻登記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另外,婚姻登記科相關負責人還介紹了一個現象,有極個別的夫妻來這里辦理了離婚,沒兩天又來復婚了,原因可能是他們的條件與相關政策不符。
昆明市空港經濟區管委會
暫未就此事作出回復
如果照村民老馬說的情況,多的不說,就拿現在村民們自己算的這筆賬來算:原來有170多戶,現在申請戶已排到280多戶,那么多出的這110多戶,每戶至少多獲得至少近50萬元的賠償款,也就意味著政府將增加500多萬的補償款。這個單誰買?如果從法律程序上來講,村民離婚、申請分戶,各個環節都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真實有效,那么就任由其發展嗎?
3月2日以來,記者就村民扎堆離婚、爭取“補償款”一事,先后數次與官渡區外宣辦、宣傳部,及昆明空港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多位領導取得聯系。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得到相關回復。
律師點評
按照核定的179戶進行補償[page]
村民們扎堆離婚,是否真能如愿得到補償?
律師表示,一方面,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公民享有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的權利。即使從表象上看,螺螄灣村小組村民是為了應對政府的拆遷補償政策去離婚,但在法律上也不能輕易界定為假離婚。
另一方面,在政府出臺的拆遷通告上,已經明確項目拆遷補償的范圍,即昆明新機場生活配套服務區項目新開發片區的拆遷范圍,涉及螺螄灣居民小組整體179戶。那么在落實和執行賠償政策的時候,即使村民離了婚,重新分了戶,政府部門也只按照核定的179戶進行補償。
“老百姓之所以扎堆去離婚,充分說明他們對此次拆遷補償標準的理解發生偏差,或者甚至于出現主觀臆斷,突發奇想而企圖鉆拆遷補償的空子。另一方面,也顯現了政府部門在開展拆遷工作時,宣傳力度不到位。”呂江說,拆遷工作是推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細致、嚴謹和科學的龐大的系統工程,政府在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時,應在現有的體制下和法律規定范圍內,權衡各方利益,完善和做好拆遷、安置、補償等相關工作。
編后語
拆遷時為了多分一套房、多拿補償款,夫妻之間“假離婚”的,在全國各地并不鮮見。“離婚”后繼續住在一起,夫妻依然是夫妻,還能多拿補償款,聽起來挺劃算,但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不小。婚姻的日益脆弱已經是個毫無爭議的事實,當我們把婚姻作為一個工具,想借此達到某種目的的時候,原本負重脆弱的婚姻顯然又被加上了一個包袱。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而借“假離婚”多拿補償款的想法也非常沒有根據。政府在制定一個補償辦法時,不會不將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對考慮在內,任何一個政策都有一個周密、嚴謹的考慮和制定過程,應該不存在如此低級的“漏洞”。
鉆政策的空子,似乎是不少被拆遷對象、購房者在面臨拆遷、購房時的選項之一,但這絕對不是可供借鑒的經驗。切勿“聰明反被聰明誤”。(林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