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合法與不合法的面積圈套

導讀:
但不少精明的開發商又想出了新的方式來做面積文章,一不小心,就讓你邁入了面積圈套。例如去年剛買了房的陳女士,最近正為購房面積的事傷透腦筋:當初買的是期房,簽合同時,她特地向買過房子的同事進行詳細咨詢,特別注意約定了3%的誤差范圍,本以為在面積問題上不會再有什么問題,可到今年入住時,開發商向她提供的面積測量卻顯示,她家的建筑面積共多了2平方米,需要再交2平方米的房款,但戶內減少了0.5平方米,這樣好幾千元的錢都補在了公共面積上,自家面積還減少了。陳女士也只好啞巴吃黃連。那么小心合法與不合法的面積圈套。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但不少精明的開發商又想出了新的方式來做面積文章,一不小心,就讓你邁入了面積圈套。例如去年剛買了房的陳女士,最近正為購房面積的事傷透腦筋:當初買的是期房,簽合同時,她特地向買過房子的同事進行詳細咨詢,特別注意約定了3%的誤差范圍,本以為在面積問題上不會再有什么問題,可到今年入住時,開發商向她提供的面積測量卻顯示,她家的建筑面積共多了2平方米,需要再交2平方米的房款,但戶內減少了0.5平方米,這樣好幾千元的錢都補在了公共面積上,自家面積還減少了。陳女士也只好啞巴吃黃連。關于小心合法與不合法的面積圈套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近兩年隨著合同文本的逐漸完善,所購房屋基本不會出現前些年10%、15%的誤差。但不少精明的開發商又想出了新的方式來做面積文章,一不小心,就讓你邁入了面積圈套。
例如去年剛買了房的陳女士,最近正為購房面積的事傷透腦筋:當初買的是期房,簽合同時,她特地向買過房子的同事進行詳細咨詢,特別注意約定了3%的誤差范圍,本以為在面積問題上不會再有什么問題,可到今年入住時,開發商向她提供的面積測量卻顯示,她家的建筑面積共多了2平方米,需要再交2平方米的房款,但戶內減少了0.5平方米,這樣好幾千元的錢都補在了公共面積上,自家面積還減少了。她找到開發商,開發商拿出他們簽的合同,按合同規定,2平方米的確沒有超過約定的誤差范圍。陳女士也只好啞巴吃黃連。
其實,這類面積約定多數對買房人不利———“面積誤差在百分之幾以內,正誤差不補款,負誤差不退款。”因為結果往往是,要么負誤差在百分之幾以內,且誤差均為足量,讓你吃了虧還沒話說;要么正誤差在百分之幾以內,誤差量也正好卡在內限上,讓你多花買房錢,還要多掏物業費。因此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加注: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套內面積與公攤面積必須同比增減,以保證您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