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范合同詐騙?

導讀: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他們對外謊稱是南昌市某建筑材料公司下屬企業,他們分工協作,進行詐騙活動,在短短幾個月中,先后騙取了鋼材等建筑材料,價值高達288萬余元。2002年,南昌市檢察院審查起訴了一件合同詐騙案:被告人杜某為了騙得巨額錢款,采用私刻公章、偽造貨物提單和房產權確認書、提供虛假擔保等手法,騙取南昌某公司與之簽訂抵押協議,共騙得該公司人民幣600余萬元。那么怎樣防范合同詐騙?。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他們對外謊稱是南昌市某建筑材料公司下屬企業,他們分工協作,進行詐騙活動,在短短幾個月中,先后騙取了鋼材等建筑材料,價值高達288萬余元。2002年,南昌市檢察院審查起訴了一件合同詐騙案:被告人杜某為了騙得巨額錢款,采用私刻公章、偽造貨物提單和房產權確認書、提供虛假擔保等手法,騙取南昌某公司與之簽訂抵押協議,共騙得該公司人民幣600余萬元。關于怎樣防范合同詐騙?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各位領導干部、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在推動全民創業,加快富民興市的大潮中,今天的新余經濟建設發展迅猛,公司也越辦越多。同時,我們也無法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公司在經濟活動中,都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問題,借這次機會,我來講一下公司如何防范合同詐騙的法律問題,希望對在座的各位一個有益的啟發和幫助。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合同是由人來訂立的,有的騙子往往把這個最安全的合同變成最危險的陷阱。時下,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一些個人和單位發財心切的心理,在簽訂或履行合同過程中,大肆進行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坑蒙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他們精心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的圈套,使大量公司和個人債臺高筑,甚至瀕于破產。
一、各種類型合同詐騙
1、組合型詐騙越來越多。
現今的合同騙子,已從以往的單干戶向組合型發展,一般由多人合伙,明確分工,進行多頭行騙。這種形式的詐騙,往往因貌似合法而更具有欺騙性。 2001年9月,高某等6人為達到詐騙目的,由高某出面借得江西偉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及公司印章后,分別對外假稱總經理、總經理助理、業務員等職務,租用了南昌市某建筑材料公司的四間辦公室。他們對外謊稱是南昌市某建筑材料公司下屬企業,他們分工協作,進行詐騙活動,在短短幾個月中,先后騙取了鋼材等建筑材料,價值高達288萬余元。
2、障眼法以假亂真。
他們有的虛構單位或冒用其他單位的名稱進行詐騙;有的利用私刻公章、提供虛假擔保等手法,使人在不知不覺中上當受騙。2002年,南昌市檢察院審查起訴了一件合同詐騙案:被告人杜某為了騙得巨額錢款,采用私刻公章、偽造貨物提單和房產權確認書、提供虛假擔保等手法,騙取南昌某公司與之簽訂抵押協議,共騙得該公司人民幣600余萬元。這種采用連環式造假手法的詐騙案,由于障眼程度較高,欺騙性很大。
3、部分付款做誘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