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地震預兆及預測問題

導讀:
警惕地震預測問題的群體極化現象科學的地震預報應包括:地震的震中、時間區間、里氏強度、烈度、發生概率等。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地震預測工作都不能達標。因此,想要對地震進行預測是不現實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遂將研究的重點改為研究地震機理,而不是地震預測。你看,地震預測非同小可,如果誤報了豈不是勞民傷財、社會動蕩、人心不安,不去預測豈不更為保險!的確,依目前科技水平,準確預報地震,特別是作短臨地震預報,確實存在很大難度。那么也談地震預兆及預測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警惕地震預測問題的群體極化現象科學的地震預報應包括:地震的震中、時間區間、里氏強度、烈度、發生概率等。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地震預測工作都不能達標。因此,想要對地震進行預測是不現實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遂將研究的重點改為研究地震機理,而不是地震預測。你看,地震預測非同小可,如果誤報了豈不是勞民傷財、社會動蕩、人心不安,不去預測豈不更為保險!的確,依目前科技水平,準確預報地震,特別是作短臨地震預報,確實存在很大難度。關于也談地震預兆及預測問題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5.12汶川地震發生之后,人們痛定思痛,一個最令人關心的話題便是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眾多的網民參與了討論,媒體也炒得沸沸揚揚。前幾天,中央二套的對話欄目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看過節目之后,我也想借此表達自己的一孔之見。
警惕地震預測問題的群體極化現象
科學的地震預報應包括:地震的震中、時間區間、里氏強度、烈度、發生概率等。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地震預測工作都不能達標。有人撰文舉出了兩個著名的地震滑鐵盧事件為佐證。一個是上世紀70年代末,日本地震學家們預測日本中部將很快會有一場里氏8級左右的東海大地震,卻出乎意料地發生了死傷慘重的神戶大地震——地點不準確;另一個是1985年4月,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預測,在未來的5年~6年內帕克菲爾德將會發生一次大約里氏6級的地震。結果,直到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爾德地震才姍姍來遲——時間不準確。之后,越來越多的日、美地震學家意識到,地球處于自組織的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地震,這種演變是高度敏感、非線形的,其初始條件不明。
因此,想要對地震進行預測是不現實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遂將研究的重點改為研究地震機理,而不是地震預測。有了發達國家地震工作者的論斷和態度,中國的地震工作者面對廣大群眾的質疑和詰責,似乎拿到了足量的鎮靜劑,一下子由最初的內疚慚愧變得理直氣壯起來:你看,美國人都不能或不再預測地震,因此,我們的地震預測工作也就變得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你看,很多群眾已對地震工作的漏報持理解態度,我們為什么不去寬容自己!你看,地震預測非同小可,如果誤報了豈不是勞民傷財、社會動蕩、人心不安,不去預測豈不更為保險!對于這種心理寬慰術,我本人持保留意見。私意以為,地震工作者以西方地震學界工作內容的轉移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本身就是一種瀆職。《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有這樣的論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確,依目前科技水平,準確預報地震,特別是作短臨地震預報,確實存在很大難度。但是,如果就此放棄對地震的預測和預報,冠冕堂皇地將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縮減為僅僅在地震發生后評估災后的損失,發布地震震級的信息,那么,地震部門存在的意義何在?
心理學研究表明,無論是在生活中的現象,還是心理學中的試驗,群體的討論都會使群體原來支持的意見,討論后變得更加支持;而群體原來反對的意見,討論后變得更加反對,最終使得群體的意見變得更加極端化,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群體極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個體的責任擴散,個體對其行為的責任意識明顯下降。如果各類媒體對地震預測的不可能性經過一場大討論后,不可能性成為極化的定論,大家都抱著宿命論的思想等待著下一場災難的到來,地震工作者們把自己的責任推個一干二凈,這種討論,我倒認為,越少越好。
警惕動物預兆探討中的人類中心主義
我所追問的第二個問題是:動物的異常行為應不應該引起重視,應不應該被納入地震預測系統中?動物們在震前的異常舉動或許現在還不是信而有征,但是,動物們的感覺系統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比人類更加敏感發達,卻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比如,魚類對于微弱的震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蛇能夠嗅出地震前,地下所釋放出來的碳氫化合物的氣息;1公里外的爆炸聲傳到藏獒耳朵里只要大概3秒鐘時間;即使你躡手躡腳,老鼠也總是能輕易感覺到你的威脅。多次地震震例表明,動物在震前往往會出現反常行為。就像民謠所說的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癡呆搬家逃,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蜜蜂群遷鬧哄哄,鴿子驚飛不回巢。當然,必須承認,自然界的變化很復雜,動物種種反常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但是,認為動物的反常行為發生后,沒有出現地震,就放棄將動物行為作為自然災害前兆的重要參照對象,顯然是不客觀的,更是不理智的。認為反常現象純粹是動物們的無理取鬧顯然也很荒唐。[page]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地質調查局曾經發起過幾個關于動物異常反應與地震的研究,結果沒有找到二者間可信的聯系。于是乎,在對話節目中,科普專家方舟子先生斷言,動物的反常行為跟地震沒有必然聯系。方專家之言,代表了一部分人骨子里極成問題的生態倫理。其潛臺詞無非就是:作為萬物之心,五行之秀的人豈能被動物牽著鼻子跑?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自然對待萬物的態度是一視同仁的,既不對人類特別偏愛,也不給予其他物種特別的冷遇。在這個星球上,大地是所有物種共同的母親,除了人類以外,這個母親還孕育了他們的兄弟姐妹們,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它們和人類一起,構成了一個生物大家庭,或者說是生物聯合王國。
但是,一直以來,人類都自認為是自然的驕子和寵兒,缺乏對待其他物種的平等態度。我們需要反思的正是這種強勢的人類中心主義。正如斯蒂格勒所說:“人類中心論中真正需要批駁的,并非所謂人類尺度這個已經被廢除的觀點。”對于生活在這個星球的物種來說,對災害的預測權和發言權是平等的。
警惕對民科研究的偏見
說到地震預測的研究權和信息發布權,就不得不提到飽受爭議的民科研究及民間學者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對于地震的預測,提出諸如太極序列、可公度法、旱震關系、地質信息有序性、天地耦合理論、磁暴月相二倍法等預測方法的大多是退休科研人員或民間人士。坦白地說,從某種意義上,這些方法目前的確也沒有成為地震預測的靈丹妙藥。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地震工作者和某些科普人士表現的不夠寬容和冷靜。地震工作者對這些非正規軍的研究熱情和理論探索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有意無意地指責、嘲笑、攻擊、否定這個特殊群體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我想問的是:一個專業的地震工作者都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為什么對民科人士要如此苛刻?你沒有找到地震發生的規律,有什么資格給別人的理論蓋棺定論?既然地震工作者對地震的預測和預報都是無能的,他又依據什么對其他人填報的地震預測卡進行過濾淘選?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類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未必是壞事,但是,以靜止的、片面的、逼仄的眼光看事物絕對不是好事。所謂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對于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對地震預測工作要具備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要堅持不懈地觀察,要有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的研究態度。只有我們在災難來臨前保持足夠的物質準備和心理預警,才能臨危不懼。在地震面前,極端的自信和自卑,其結局都將是悲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