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江津兩地又現樓脆脆 房主憂心(圖)

導讀:
昨日,忠縣拔山鎮一安置房內,磚頭間的砂漿一捏就碎。房主憂心新房怎么這么多傷?昨天,忠縣拔山鎮東方新城4-6、4-7兩棟樓房里,記者看到,很多地方墻體粉刷層被打開,磚暴露在外。據樓內房主稱,這是前不久鑒定時打開的。村民們稱,該拆遷房是由沒有任何資質的個體戶何永坤、李永川、丁德忠、何永勝合伙建好后,還給他們的。由于拆遷安置房多處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多次阻止裝修,故其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專家鑒定兩樓無正規圖紙?電話聯系,得知其在縣城。那么忠縣、江津兩地又現樓脆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昨日,忠縣拔山鎮一安置房內,磚頭間的砂漿一捏就碎。房主憂心新房怎么這么多傷?昨天,忠縣拔山鎮東方新城4-6、4-7兩棟樓房里,記者看到,很多地方墻體粉刷層被打開,磚暴露在外。據樓內房主稱,這是前不久鑒定時打開的。村民們稱,該拆遷房是由沒有任何資質的個體戶何永坤、李永川、丁德忠、何永勝合伙建好后,還給他們的。由于拆遷安置房多處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多次阻止裝修,故其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專家鑒定兩樓無正規圖紙?電話聯系,得知其在縣城。關于忠縣、江津兩地又現樓脆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昨日,忠縣拔山鎮一安置房內,磚頭間的砂漿一捏就碎。
中山鎮白鶴村一聯建房,設計為70厘米的大梁只有40厘米。
每層樓的樓道地面都是裂縫
因已裝修好的房子被鑒定為“不能滿足結構安全要求”,家住忠縣拔山鎮東方新城4-6的李澤華選擇舉家外出。
與李澤華一樣,還有23戶房主新房鑰匙在手,卻無法搬入新居。就在他們新家的邊上,就是去年曾被媒體曝光的,用木樁撐住危樓的“樓脆脆”,如今已全部推倒重建。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樓脆脆”?李澤華等人心中充滿憂慮。
房主憂心
新房怎么這么多傷?
昨天,忠縣拔山鎮東方新城4-6、4-7兩棟樓房里,記者看到,很多地方墻體粉刷層被打開,磚暴露在外。據樓內房主稱,這是前不久鑒定時打開的。“只要用手輕輕一摸,磚縫里的墻灰就掉了下來。”4-7(201)號房主饒先華告訴記者。饒先華所說的情況,在4-6、4-7兩棟樓房里,從底層到頂層隨處可見,只要隨意打開墻體粉刷層,墻磚縫內的磚灰,輕輕就能用手指摳下來。
在房主帶領下,記者隨機走進已經裝修的兩戶室內看到,150平方米左右的一套房內,到處傷痕累累,隨處可見墻體裂痕,部分窗戶構造柱打進10公分左右仍見不到鋼筋,部分構造柱即使有鋼筋,也非常小。
村民們稱,該拆遷房是由沒有任何資質的個體戶何永坤、李永川、丁德忠、何永勝合伙建好后,還給他們的。
村民魏紅軍稱,他們自2008年9月接房后,到目前為止,兩棟拆遷安置房里僅有六戶村民搞了裝修。由于拆遷安置房多處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多次阻止裝修,故其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
據房主們介紹,2006年9月5日,拔山鎮政府以建設車站、農副新產品交易市場,推動拔山場鎮建設,需拆除村民房屋為由,作為甲方與大力村24戶村民簽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采用還房方式,將村民安置在目前的兩棟大樓內。村民根據合同約定,需按政府應還面積200元/平方米計價補償建房差價款,超出原面積后,村民還應按市場價補給政府門面1500元/平方米,住宅400元/平方米。
《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中約定,拆遷安置房的房產證由拔山鎮政府負責統一辦理,村民在接新房前,需結清賬后,拔山鎮政府才能將新房交付村民使用。
據李國華稱,兩棟大樓共有7層24套,面積為124.97-153.75平方米不等,門面面積21.58-51.4平方米不等。
專家鑒定
兩樓無正規圖紙?
鎮政府的拆遷安置房到底有沒有安全隱患?2009年12月3日,拔山鎮建設服務所工作人員劉全貴給鎮政府的“東方新城開發商何永坤、李永川、丁德忠、何永勝修建的住房質量安全排查情況回報”稱:底層住房改變設計圖紙,二根大梁沒在非載重墻上,并且上面還有六層的荷載;構造柱ф16mm改為ф10mm的鋼筋;墻體砌筑標號為0,墻體粉刷標號嚴重低劣;混凝土梁、柱標號嚴重低劣;非載重墻改為單磚等普遍質量問題。
2010年3月18日,重慶市建設工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經現場對4-6、4-7兩樓拆遷安置房檢測后,作出鑒定報告稱:該合伙建房無正規設計圖,且砂漿強度極低,手輕捏即碎,砌體豎向承載力和高厚比均不滿足規范要求,底層抬梁下無梁墊或混凝土柱的砌體局部受壓不滿足規范要求等,結論為:4-6、4-7合伙建房不能滿足要求,需加固處理。
說法
鎮政府:盡快加固,不行只有重建
昨天下午兩點,拔山鎮政府,記者找到負責安置房質量問題的張副鎮長辦公室,但大門緊閉。電話聯系,得知其在縣城。
記者隨后輾轉找到鎮黨委陳書記,陳書記向記者坦承,這是四五年前,上屆領導班子搞小城鎮建設時的遺留問題。他表示房子既然出現質量問題,就應該按照縣建委和專家的意見,看是否對房屋進行加固處理。
如果房屋加固后仍不能讓住戶安心滿意,可以采取異地選址重建的辦法,讓24家住戶住進質量過關的房子,免除其后顧之憂。
為什么又會出現“樓脆脆”翻版?陳書記稱,是相關監管部門缺位,沒有及時發現建筑質量問題,才導致了村民有家不能回的局面。
承建商:大倒苦水,罵施工隊黑心
昨天,記者找到了安置房的兩名承建商之一丁德忠。
“不是我修的這棟樓,是我轉包給了這個村社的施工隊!”電話里,丁向記者大倒苦水。丁德忠稱,他和另一名承建商李方川一同包下這個建筑面積共計3000多平方米的工程,兩人以每平方米260元的造價承包給了一支據稱掛靠在某建筑公司的施工隊。
工程建好之后質量問題開始顯現,丁德忠迫于壓力從重慶請來專家鑒定,現場,他大罵施工隊太黑心了。丁德忠算了一筆賬,如果不偷工減料,施工隊從這個工程至少賺5-6萬元,但如果這棟樓加固或重修,損失至少上百萬元。而這些損失,將由施工隊來承擔。
如何處理?丁德忠稱可以先請專業單位進行加固,如果加固費用過高,還不如重新選址修建一處新房。另外,還可以參照“樓脆脆”的處理方式,即推倒原址重建。下周一,丁德忠從重慶請的專家將到拔山,對兩棟樓進行考察,提出加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