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傷亡事故現場如何管理

導讀:
在搶救傷者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現場,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為此,必須根據發生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和周圍環境,劃定保護區的范圍,布置警戒,將事故現場封鎖起來。有關人員在執行保護事故現場的任務時,必須做好現場勘驗的準備工作。從事故發生到事故調查組趕赴現場,還需一段時間。那么交通傷亡事故現場如何管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搶救傷者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現場,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為此,必須根據發生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和周圍環境,劃定保護區的范圍,布置警戒,將事故現場封鎖起來。有關人員在執行保護事故現場的任務時,必須做好現場勘驗的準備工作。從事故發生到事故調查組趕赴現場,還需一段時間。關于交通傷亡事故現場如何管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核心內容:事故現場是追溯判斷發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肇事者責任的客觀物質基礎。在搶救傷者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好現場,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等。下面有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事故現場保護的任務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第二條規定:“在現場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準沖洗擦拭。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就采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1.核實情況迅速上報
事故現場保護的任務就是要在現場勘查之前,保護現場的原始狀態,既不使它減少任何痕跡、物品,也不使它增加任何痕跡、物品。為此,必須根據發生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和周圍環境,劃定保護區的范圍,布置警戒,將事故現場封鎖起來。禁止一切人進入保護區,即使是保護現場的人員,也不要無故進入,更不能擅自進行勘查,禁止隨意觸摸或者移動事故現場上的任何物品。
有關人員在執行保護事故現場的任務時,必須做好現場勘驗的準備工作。
實踐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報告人對事故現場的情況,很少能夠回答清楚,而所陳述的內容,有時又與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出入。因此,企業安全部門在接到事故報告之后,一般應先趕赴出事地點,通過在現場周圍的實地觀察,對報告事故情況進行初步檢查,只要情況基本屬實,即可按發生事故基本情況迅速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2.劃定保護區的范圍,布置警戒
保護事故現場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根據發生事故現場的情況和周圍環境,劃定保護區的范圍,然后組織安監(檢)人員、治保人員、或者保衛人員在保護區周圍設崗警戒,把事故現場全部封鎖起來。要讓所有已經進入保護區的人退出去,對于原在保護區內干活的工人,包括事故肇事者,要有組織的動員他們撤離保護區,或者撤離到保護區不重要的部位,同時禁止一切人,包括受害人的家屬、親友,以及承擔警戒任務的干部、群眾等再闖入現場保護區內。
安全管理人員在核實發生事故經過的情況,確定保護區的范圍,清退進入事故現場的人員,以及采取緊急救護措施,必須進入事故現場實地觀察時,應當盡量使現場少受破壞,盡量避開事故肇事者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地方。移動尸體和現場上的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時,均應貼上標簽,注明地點、時間、管理者,不要在事故現場吸煙,更不要把別處的東西帶到或丟棄在事故現場上。
3.監視事故肇事者
在保護事故現場的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收集事故肇事者及其下落的材料。對于已經逃跑的事故肇事者,知其姓名、特征、逃跑方向,要立即請求公安機關、檢察院及時采取通緝、堵截等緊急措施。
4.收集事故基本情況資料
在對事故現場實施妥善的保護措施之后,安全管理部門即應抓緊一切時機,采取各種不同形式,向工礦企業領導和職工了解發生事故的情況,了解誰在發生事故時在場,誰目睹了事故肇事者的情況,誰是發生事故的知情人等,同時聽取發生事故單位領導和職工對于發生事故原因,以及事故肇事者的種種議論、猜測和反映。
二、保護好事故現場的意義
事故現場是追溯判斷發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肇事者責任的客觀物質基礎。從事故發生到事故調查組趕赴現場,還需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里,許多外界因素,如救護工作,為了生產而急于清場,與事故有關人員和群眾圍觀等都會給事故現場造成不同程度的變動、走樣。間隔時間越長,影響事故現場的變動、變化的外界因素越多,現場遭到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其結果會造成事故現場破壞嚴重,直接影響調查人員對發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者的調查。事故現場保護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和影響事故現場甚查,事故現場保護不好,一些與事故有關的證據就難于找到,不宜查明事故的原因,直接影響事故結案速度和事故調查處理質量。因此,事故發生后,必須十分重視對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除了組織本部門、本單位的力量外,還要求助當地公安部門或駐軍來完成這一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