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導讀:
近年來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事件之一,交通肇事罪作為過失犯罪和結果犯,必須要造成嚴重情節時才構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傷。肇事司機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負事故主要責任,而且有酒后駕車、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節,依法將會被判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后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處理。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近年來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事件之一,交通肇事罪作為過失犯罪和結果犯,必須要造成嚴重情節時才構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傷。肇事司機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負事故主要責任,而且有酒后駕車、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節,依法將會被判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后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關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處理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近年來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事件之一,交通肇事罪作為過失犯罪和結果犯,必須要造成嚴重情節時才構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處理呢?接下來由的小編為您帶來相關內容。
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物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司機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負事故主要責任,而且有酒后駕車、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節,依法將會被判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關于民事賠償方面,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附帶民事賠償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喪葬費;2、死亡補償費;3、醫院搶救時發生的醫藥費;4、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5、被扶養人生活費等。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準,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后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傷者沒有死亡,機動車駕駛員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將撞傷者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傷者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嚴重殘廢的,則構成了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按《刑法》規定,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處罰。此外,法律還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車人指使肇事司機逃逸,致使傷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員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規定,對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機,不論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都將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