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算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導讀:
工程結算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工程結算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1.工施工單位報審結算存在的問題在審汁中發現,有的施工企業利用建設單位對建沒工程結算的知識了解較少,不能對建設工程結算進行有效的監督的情況,采用多計工程量、高套定額、重復計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價。
2.審計工程結算面臨的問題
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觀范,工程結算計價難以確定。
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建設、施工雙方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范。在簽訂合同時簽訂與招投標文件相違背的合同或者按投標文件的內容逐一填寫,尤其是建筑規模和中標價,存存少填或者不填的現象,給工程計價取費留下活口,目的是為了竣工后高報工程結算價格打下伏筆,使原本十分嚴:粕的合同失去約束怍Ⅲ,建設單位失去了對施工單位工程報價的有效監督,容易造成決算價格偏高,同時,給工程結算造價審核帶來難度的風險。
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增加審計難度。
審計的根本目的足為了給劃敗節省資金,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資效益,但基建結算審計并不受所有建設單位的歡迎,因為有些建設單位的基建管理人員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與施工單位逐漸產生經濟瓜葛,因而這些人思想上有顧慮,認為基建審計核減額越大,說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越多,甚至出現施工單位都予以認可的核減,而建設單位反而不認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設單位打著“降低工程成本,節約建設資金”的旗號,肢解工程項目,將一個本應完整的單項工程肢解成若干項發包給多個施工單位,除了要支付總承包單位服務費、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還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應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單位采購建筑材料等。所有這些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都增加了工程造價的審計難度。
材料成本難以確定。
現階段建筑材料市場不規范,價格混亂。
材料材質相同,價格不同;產地不同,價格不同;渠道不同,價格不同。市場價格差異懸殊,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感覺到材料實際價格無法核實.成本難以測定。即使是審核其原始購貨發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場的混亂使得真偽難辨,況且回扣與折扣普遍,更增加難度。
監理單位沒有盡職造成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
限于目前審計機關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水平,實施工程結算審計難以做到全過程跟蹤審計,更無法采取技術掃描和鉆芯取樣等先進檢測手段,因而審計所依賴的工程實施過程抽樣檢測資料,只能以監理部門提供的監理日志為主要參考依據。但工程結算審汁發現,監理單位提供的監理但并不能客觀反映工程實施過程的真實情況,或填寫的不規范,或當時編造虛假記錄.或事后補做虛假記錄,或找小具監理資質的人員編制口志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工程監理單位沒有按規定進行監理驗收,監理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工程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