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程保證擔保市場的現況

導讀:
國際工程保證擔保市場的現況
國際工程保證擔保市場的現況
工程保證擔保發源于歐洲。在歐洲,建設工程承發包中要求承包商提供擔保已形成一種慣例,公共投資項目和私人投資項目都對工程保證擔保有極大的需求,在擔保方式上二者也不存在很大的區別。擔保市場的主要的承保人為銀行,約有90%的市場占有率,然后就是保險公司,但個別國家,如丹麥則是以專業從事擔保業務的保險公司為主體。歐洲一般采用低保額保函,如履約擔保的保額通常為5-10%,因對工程進展不同階段的不同責任進行擔保而分別有:投標擔保、預付款擔保、履約擔保、維修擔保、保留金擔保等。歐洲在傳統上采用有條件保函,但無條件保函目前更為流行。工程界一直在推動采用有條件擔保方式,但無條件保函更多的得到業主和銀行的支持。同時,歐盟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正在對美國的高保額有條件的保證擔保進行研究,考慮在公共投資項目中加以采納的可能性。
在北美,政府對公共投資項目實行了強制性的保證擔保制度。主要的擔保品種為:
投標+擔保+履約擔保+付款擔保。通常由專業保證擔保機構承保,擔保責任為有條件方式。美國政府強制實行的是世界上保額最高的保證擔保,即100%的履約保證+100%的付款保證,高保額保函在運行機制上與低保額保函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將在后文作專門的分析。在美國的保證擔保市場,83%的投保項目為公共投資項目,目前,擔保業正在努力向私人投資領域擴展。同時,為了幫助中小承包商、少數民族、及婦女領導的承包商企業獲得參與公共項目投標所必須的擔保,美國政府還實施了中小企業擔保援助計劃。加拿大的保證擔保制度與美國幾乎相同,但保額較美國為低,如,其履約保證的保額比率為50%。
拉丁美洲對公共投資項目也普遍實行了強制性的保證擔保制度,主要承保機構也為專業保證擔保機構,通常采用有條件的保函,這些都與北美市場相似。但一般采用低保額,保額通常為10一20%,擔保品種包括投標擔保、預付款擔保、履約擔保、付款擔保、維修擔保等。
在亞太地區,除日本和韓國之外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擔保市場特征與歐洲類似,都主要采用保額比率為5一10%的低保額的保證擔保,且多為無條件方式,主要由銀行承保。但由于亞洲金融危機使銀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保險公司正在借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在日本和韓國,傳統上實行的是替補承包商保證擔保制度,即,保證人不是銀行或保險公司等金額機構,而是另一個具有實施施工能力的承包商企業,通常為未中標的承包商,它的特征是由競爭者來提供擔保。另外,在要求替補承包商的同時,還要求金融性的擔保保函。這在日本是強制性預付款擔保制度,承保人為政府批準的專門的預付款擔保機構;在韓國,則實行的是一種10-20%的罰沒性保函,承保人主要是分員制的建筑業聯合基金。從1996年起,日本在公共投資項目中廢除了替補承包商擔保模式,轉而采用保證金擔保方式,且可用同等金額的有價證券或保險公司出具的保函代替,所以,以保險公司為主要承保人的保證擔保市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韓國從1997年起引入了美式的履約擔保,作為替補承包商擔保和金錢性擔保之外的另一種擔保方式,與10-20%的罰沒性保函不同,履約擔保保額通常在30%以上。韓國政府目前正在對公共投資項目中以強制性的履約擔保取代傳統的替補承包商保證擔保進行研究,同時也敦促保險公司為此做好承保準備。此外,韓國則還有投標擔保、預付款擔保、維修擔保等擔保品種。
另外,在中東、無條件的銀行保函基本上是唯一被接受的擔保方式,因此,中東地區也是業主就保函的欺詐性索賠發生較多的地區。在非洲,則除了南非以外,保證擔保市場還基本上尚未形成。
保證擔保商場的另一大需求來源是國際性的銀行投資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它們對保證擔保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應用起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些銀行組織一度都只接受銀行出具的無條件保函,但隨著80、90年代國際金融風險的不斷加劇,世界銀行轉變了這一態度,開始接受保險公司的擔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