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導讀:
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1.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2.關于對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性審查問題3.關于債務人參加訴訟的地位確定問題4.關于連環債務中能否越級行使代位權的的問題(一)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此問題的提出,是基于有人認為,債權人在提起這類訴訟時,只有提供其債權的合法是經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的債權。因此,在代位權訴訟中應對這兩個債權的合法性一并予以審查。抗辯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債務人參加代位權訴訟,查清事實,對債權人、債務人、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一并予以審理。那么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1.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2.關于對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性審查問題3.關于債務人參加訴訟的地位確定問題4.關于連環債務中能否越級行使代位權的的問題(一)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此問題的提出,是基于有人認為,債權人在提起這類訴訟時,只有提供其債權的合法是經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的債權。因此,在代位權訴訟中應對這兩個債權的合法性一并予以審查。抗辯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債務人參加代位權訴訟,查清事實,對債權人、債務人、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一并予以審理。關于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債權債務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代位權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
2.關于對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性審查問題
3.關于債務人參加訴訟的地位確定問題
4.關于連環債務中能否越級行使代位權的的問題
(一)關于受理時對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性的審查
此問題的提出,是基于有人認為,債權人在提起這類訴訟時,只有提供其債權的合法是經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的債權。
筆者認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下稱《民訴法》)關于起訴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只對證據作形式上的審查,只要當事人提供證明債權存在的證據,符合《民訴法》有關受理案件的規定,人民法院就應該受理。如果所有債權都需先經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通過審理確認其合法性,無疑會增加代位權訴訟成本,使代位權制度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有悖立法旨意。經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審理確認的債權,當然是合法債權。但并不是只有通過司法程序確認的債權才是合法債權。債權人對債務人債權合法屬于實體內容,不是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強制性審查要件,只要債權人起訴時提供了相關證據,證明其對債務人的債權存在,人民法院就應該受理,至于債權合不合法應在代位權訴訟中進行審查和確認。
(二)關于對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性審查問題
代位權訴訟中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債權,一個是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另一個是債務人對第三人(次債務人)享有的債權。《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只規定了債權人對債務人債權合法,沒有規定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
此問題的提出,基于有一種觀點認為,對此類案件的審理,只需審查債權對債務人債權的合法性,不必對債務人與第三人債權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理由是,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債務人的債務人)作為被告,不對債務人的債權提出抗辯,不提出異議,法院沒必要再主動去審查其合法性。特別是在債務人未參加訴訟的情況下,一是法院很難查清案件事實,二是法院在債務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對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予以確認,實際上是剝奪了債務人的訴訟權利,因此法院不能對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債權合法性進行審查。
筆者認為,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都應當是合法的。如果只審查債權人對債務人債權的合法性,而不審查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的債權合法性,則代位權缺乏必須的構成要件。只有基于這兩個債權的合法性,才能引起代位權之權利和責任。因此,在代位權訴訟中應對這兩個債權的合法性一并予以審查。理由是,債權人代位權具有對外效力和權能,這就要求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合法的債權。如果債權債務關系不成立、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等,債權都不存在,則代位權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代位權是債權人代債務人行使債權,這就要求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也必須合法有效,如果債務人對第三人的這個債權無效或不能成立,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實體權利都不存在,則代位權沒有行使的依據。因此,在代位權訴訟中,要對兩個債權的合法性都進行實質審查。至于說在債務人未參加代位權訴訟的情況下,法院審查債務人與第三人債權合法性剝奪債務人訴權問題,筆者認為,法律既然賦予債權人可代債務人對第三人(次債務人)行使代位權的權利,反之,亦應允許第三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向債權人主張。因此,債務人雖未參加訴訟,但第三人可以就其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向債權人抗辯。未提出異議的,則該債權成立有效。提出抗辯的,人民法院要對此予以審查確認。抗辯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債務人參加代位權訴訟,查清事實,對債權人、債務人、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一并予以審理。
(三)關于債務人參加訴訟的地位確定問題
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作為原告,次債務人作為被告是毫無疑問的,但關鍵是債務人如果參加訴訟,其訴訟地位如何確定?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是居于原告地位,被告地位,還是第三人?
一種觀點認為,債務人應居于原告地位,理由是,在債權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中,債務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告,他與次債務人之間存在債權,只不過是由于其他原因,由債權人代為行使權利,而實體權利仍然歸屬于債務人,并且債務人與代位權訴訟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代位權的行使效力對債務人具有約束力。因此,債務人是代位權訴訟中的共同原告。
第二種觀點認為,債務人應居于共同被告地位,理由是,代位權訴訟成立的前提是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合法的債權,特別是對未經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審理確認的債權,其合法性需要在代位權訴訟中予以實質性審查。因此,在代位權訴訟中,債務人參加訴訟的,應當給予債務人以被告的地位,允許他對債權人提出抗辯,對案件裁判結果提起上訴,這樣有利于人民法院對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合法性進行實質審查和確認。反之,如果不給予債務人被告身份,不賦予債務人抗辯權,實際上是剝奪了債務人的訴權,違背了民訴法基本原則。
筆者認為,債務人應處于第三人的地位。理由是,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和債務人訴訟標的不是共同的,也不是同類的,二者之間并不具有共同的權利,債務人不應與債權人成為共同原告。另外,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但他們對債權人并沒有共同的權利義務,債務人不應是共同被告。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起訴的是次債務人,其實體權利直接指向次債務人,而不是債務人。債務人對債權人不承擔實體義務。債務人只是處于第三人的地位。而且,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的規定,“債權人可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法院也可以通知債務人作為第三人參加代位權訴訟”。因此,代位權訴訟中的債務人的訴訟地位是第三人,應當允許債務人提出抗辯的權利,以維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
(四)關于連環債務中能否越級行使代位權的的問題
在實踐中存在連環債務問題,如甲欠乙錢,乙欠丙錢,丙欠丁錢。如果丙和乙均有怠于行使到期債權的情形,而甲有償還能力,丁能不能越過丙和乙,直接向甲行使代位權?對代位權的行使有沒有限制?
一種觀點認為,丁可以直接向甲行使代位權。理由是,代位權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保全債務人的責任財產,防止其不當減少而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從方便當事人訴訟,更好地保護債權人債權的實現,減少訴訟成本的角度考慮,應當允許丁直接向甲行使代位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