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物是假的是詐騙嗎

導讀:
對于首次交易的對象廠商們應通過查驗身份證或前往工商局查詢資料來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行騙。在交易過程中如果碰到對方以房產、貨物、票據作為抵押的情況應該盡快通過房產、銀行等部門核實用來抵押物品的真實性及是否重復抵押降低受騙幾率。那么抵押物是假的是詐騙嗎。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抵押物是假的是詐騙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利用虛假的抵押物簽訂擔保合同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是屬于合同詐騙的行為詐騙數額較大構成合同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合同詐騙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二、合同詐騙的預防方法
1、應以是否超過經營范圍為標準判斷項目的真實性。在與對方商談合作項詳細了解對方的經營范圍。如果對方在合作項目中的行為超出其工商登記核準的經營范圍則對方的行為至少是違法的應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可向法律專業人士咨詢。切忌腦子一熱一擲千金的行為。
2、認清合同公證和見證的內容。一般而言公證和見證的內容只是可以證明雙方在合同上的簽名是真實的。簽名的真實并不必然是合同本身內容的真實。因此簽訂合同時應多留個心眼不要輕易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
3、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對于首次交易的對象廠商們應通過查驗身份證或前往工商局查詢資料來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行騙。
4、注意交易過程中的反?,F象。雖然不法分子想出了不少較為隱蔽的詐騙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并非無跡可尋這就需要商家們在交易過程中多幾個心眼注意一些反?,F象例如幾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貨物時拖延時間、對方人員提供情況相互不符、頻繁變換聯系方式等等。最大限度避免出現人貨分離的情況。不法分子想騙取貨物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想方設法讓送貨人與貨物分離在拖住送貨人的同時其同伙將貨物暫時藏匿。所以供貨方在送貨時如未收到足夠的貨款應避免人貨分離給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機。
5、充分利用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系統資源及時核實用于抵押物品、票據的真實性。在交易過程中如果碰到對方以房產、貨物、票據作為抵押的情況應該盡快通過房產、銀行等部門核實用來抵押物品的真實性及是否重復抵押降低受騙幾率。
6、對那些不熟悉的購貨人盡量避免收取其開出的“遠期支票”。因為利用“空頭期票”實施詐騙是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他們往往利用支付貨款的“檔期”轉移貨物后逃匿或者將貨物銷售一空后潛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