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導讀:
主體要件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因此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一般情況下不構成犯罪嚴重的構成偷稅罪手段情節突出的可構成抗稅罪。那么逃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指的是什么。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逃稅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指的是什么
逃稅罪犯罪要件如下
客體要件
逃稅罪的客體是指逃稅行為侵犯了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秩序。
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主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對于確因疏忽而沒有納稅申報屬于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二、如何區別避稅和逃稅
避稅和逃稅雖然都是違反稅法的行為但二者卻有明顯區別
1適用的法律不同。避稅適用涉外經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后者僅適用國內的稅法規范。
2適用的對象不同前者針對外商投資、獨資、合作等企業、個人后者僅為國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3各自行為方式不同。前者是納稅義務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過對經營及財務活動的人為安排以達到規避或減輕納稅的目的的行為后者則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納稅人納稅到期前有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其他財產及收入的行為達到逃避納稅的義務。一般情況下不構成犯罪嚴重的構成偷稅罪手段情節突出的可構成抗稅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