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

導讀:
解釋本條是關于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規定。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形成了對預備犯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二是犯罪預備是為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由于預備犯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犯罪結果尚未發生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對預備犯的處罰要輕于既遂犯。但犯罪預備的預備情況對實施犯罪實現犯罪意圖的作用不同其社會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款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認定犯罪預備行為時應當注意劃清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界限。
解釋本條是關于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規定。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形成了對預備犯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二是犯罪預備是為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由于預備犯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犯罪結果尚未發生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對預備犯的處罰要輕于既遂犯。但犯罪預備的預備情況對實施犯罪實現犯罪意圖的作用不同其社會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款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認定犯罪預備行為時應當注意劃清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界限。關于解讀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刑事辯護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刑法解釋第二十二條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
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解釋本條是關于犯罪預備的定義及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本條分為兩款。第一款是關于犯罪預備定義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犯罪預備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具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形成了對預備犯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二是犯罪預備是為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準備工具是指準備為實施犯罪所必需的作案工具和其他物品。準備包括收集、購買、制造以及非法獲取等活動。制造條件是指除準備犯罪工具和其他物品以外的其他為順利進行犯罪活動達到犯罪目的而創造條件的行為。從準備工具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準備犯罪工具也是為實施犯罪制造條件。準備工具、制造條件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
第二款是關于對預備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本款包含兩層意思1對預備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因為其社會危害性與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是一致的2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由于預備犯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犯罪結果尚未發生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對預備犯的處罰要輕于既遂犯。但犯罪預備的預備情況對實施犯罪實現犯罪意圖的作用不同其社會危害程度也不同因此本款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在認定犯罪預備行為時應當注意劃清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界限。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發生在行為人著手實施犯罪行為之前而后者發生在著手實施犯罪行為之后即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但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達到犯罪的目的。后者的危害性要大于前者。危害程度不同處罰也應不同。注意劃清二者的界限有利于正確適用刑罰正確處理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