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

導讀: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請看下文為您詳細介紹犯罪中止具的處罰原則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犯罪中止的主觀原因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不在這些過程之內實施的行為不屬于犯罪中止行為。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一是沒有造成損害二是造成了損害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請看下文為您詳細介紹犯罪中止具的處罰原則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犯罪中止的主觀原因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不在這些過程之內實施的行為不屬于犯罪中止行為。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一是沒有造成損害二是造成了損害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關于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刑事辯護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是怎樣的呢?請看下文為您詳細介紹
犯罪中止具的處罰原則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首先行為人明確認識到自己能夠繼續犯罪或實現犯罪結果其次中止行為的實施是行為人自動作出的選擇再次中止犯罪的意圖必須是完全的、無條件的、徹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條件的或暫時的。中止犯罪的主觀原因有的是懼怕受到刑罰的懲罰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勸說而改變了原來的犯罪意圖有的是良心發現幡然悔悟改變了自己的犯罪意圖有的則出于對被害人的憐憫轉而防止犯罪結果的出現。犯罪中止的主觀原因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
2、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第一中止行為是停止犯罪的行為是使正在進行的犯罪中斷的行為第二中止行為既可以是作為的方式也可以不作為的方式。
3、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這里的犯罪過程包括預備犯罪的過程、實行犯罪的過程與犯罪結果發生的過程。不在這些過程之內實施的行為不屬于犯罪中止行為。
4、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中止行為以不發生犯罪結果為成立條件如果行為人雖然采取了防止既遂的犯罪結果發生的積極措施但實際上未能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或者該犯罪結果未發生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至則不能認定作為人是犯罪中止而應認定為犯罪既遂或犯罪未遂。
刑法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相關法律知識
犯罪中止的特征
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
(一)中止的時間性
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在開始實施犯罪行為之后、犯罪呈現結局之前均可中止。中止的時間性是由中止的有效性決定的即放棄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決定了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中止不能發生在既遂之后但如果對犯罪既遂缺乏合理解釋也可能人為地限制中止的成立范圍。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會有什么結果?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
一是沒有造成損害
二是造成了損害
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查看全文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犯罪中止的相關問題小編為您推薦
犯罪中止形態的類型有哪些
刑法中關于中止犯的處罰原則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如何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