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監督部:企業年金規模將超5000億

導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表示,《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預計到“十二五”末期,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資金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截至201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規模為2910億元,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為37000多家,參與的職工人數為1335萬人。目前我國的企業年金將近3000億元,全國社保基金8000多億元,總共才1萬多億元。而截至2010年底我國五項社會保險資金累計結余已達到23000多億元,還沒有啟動“入市”。那么社保監督部:企業年金規模將超5000億。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表示,《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預計到“十二五”末期,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資金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截至201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規模為2910億元,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為37000多家,參與的職工人數為1335萬人。目前我國的企業年金將近3000億元,全國社保基金8000多億元,總共才1萬多億元。而截至2010年底我國五項社會保險資金累計結余已達到23000多億元,還沒有啟動“入市”。關于社保監督部:企業年金規模將超5000億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表示,《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預計到“十二五”末期,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資金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同時,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積累的增加,監管部門迫切需要研究保值增值的合理投資運營辦法。
年金管理機構在開展企業年金業務時,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第一,不能急于求成。自己要堅持審慎的投資原則,并盡最大努力爭取較好的收益;也要對委托人進行宣傳,養老金投資要有長期理念,不能追求一時得失。
第二,要有社會責任。企業年金投資運營既是市場行為,同時對管理機構來說,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并且要看到它是一項中間業務的特點,通過管理企業年金,既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做些貢獻,也有利于吸引其他業務的開展。
第三,樹立市場信心。我國企業年金市場剛剛起步,而且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雖然仍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但其方向是正確的,前景是美好的。參與這項工作的管理機構,通過管理運營企業年金,既可以積累業務多元化的經驗,又有助于促進行業地位的提升,要進一步樹立信心,推動企業年金更好更快的發展。
企業年金市場潛力很大
如何評價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十二五”期間會有怎樣的規劃?
陳良: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91年到2005年,為自由發展階段。在這15年時間里,我國的企業年金規模為680億元,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為24000多家,參與的職工人數為900萬人,資金的平均增速為每年45億元左右。
第二個階段是2006年到2010年,為轉型提速階段。這5年里,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通過市場化的運營高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規模為2910億元,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為37000多家,參與的職工人數為1335萬人。
第三個階段是2011年之后,進入完善加力階段。預計“十二五”期間,企業年金將有一個新的發展,每年至少會有500億元左右的資金規模增長。
總的來看,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還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第一,中國企業年金制度仍處于初級階段,和美國這樣的發達市場相比,資金規模還是較小;和我們本身相比,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為1億7900多萬,而現在只有1335萬人參與了企業年金,占比僅為7.5%,規模比較小。第二,我們啟動市場化運營,正好遭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整個發展受到了經濟大環境的限制。第三,目前部分政策仍不夠配套,未來各個相關部門會協同配合,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環境。比如,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人社部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一直在積極溝通。
積極推動資金“入市”
中國證券報:此前由四部委聯合頒布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中,對于企業年金投資養老金產品和股市做了相關規定。中國的企業年金應該如何與我國資本市場相結合,最大程度地實現雙贏?
陳良:從國際情況而言,許多國外發達和成熟的市場,機構投資尤其是養老金投資都是一個重要力量,對資本市場起到了支撐作用。而我國目前可進入資本市場的養老金規模比較小,只有部分企業年金和全國社保基金可以進入,大量的社保資金仍舊沒有進入資本市場。從政策導向來看,未來整個社保類的資金一定會尋找合適的方式,和資本市場成功實現對接。雖然政策還沒有正式出臺,但是各界的呼聲和趨勢都是比較明顯的。
目前我國的企業年金將近3000億元,全國社保基金8000多億元,總共才1萬多億元。而截至2010年底我國五項社會保險資金累計結余已達到23000多億元,還沒有啟動“入市”。這23000多億中有15000億是養老保險基金,15000億中有12000億是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基金,這12000億元是更需要投資運營的部分。“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地開展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營。有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具體的實施辦法,爭取使這塊資金有更好的投資保值的渠道。
從長期來看,一方面,企業年金和全國社保基金已經進入的部分,未來會隨著自身規模的擴大而越來越多的進入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大宗的社保類資金,在積極尋找合適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隨著社保資金入市規模的增加,既可以使社保資金本身能獲取更好更明顯的收益,同時作為大的機構投資者,對我國資本市場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資本市場需要長期穩定的投資,換手率太高的資金不利于中國股市的發展。社會保險類的資金,就能夠起到穩定和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作用。
中國證券報:新《辦法》取消了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產品20%的限制,這個比例是否還有上調的空間?
陳良:新《辦法》短期內不會輕易修改。我們一直希望企業年金的投資不要太激進,應采取謹慎的投資策略,要控制高風險資產投資的比例。通過分析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那些股票投資比例比較高的投資組合虧損較大。其他國家有的投資虧損比例甚至高達60%,而我們的企業年金投資的平均收益率是-1.8%,合理進行資產配置起了平抑作用。可見,企業年金這種社會保險類的資金,更需要管理機構理性地資產配置,根據股市的變化情況,及時捕捉機會,適時調整倉位,實現安全保值并獲得較穩定的回報。
來自勞動法(/info/laodong/)
延伸閱讀:勞動法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