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經營主體是哪些?

導讀:
本條第1款規定,中資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設立,是為了在不過分加重投保人負擔的情況下,使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迅速得到賠償。本款規定即是針對該種情形,賦予了保監會作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的主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從事該項業務的權力,以確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在特殊情形下也能繼續運行。該款實際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必須具備法定資格條件,并經保監會批準。二是對于保險公司,必須要經保監會批準后方可從事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那么交強險經營主體是哪些?。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交強險條例解釋:第五條【交強險業務經營主體】
第五條中資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責任強制保險業務。
為了保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實行,保監會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
未經保監會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
【詳解】本條是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經營主體的規定。
第11條第2款規定:“除法律、行政規定必須保險的以外,保險公司和其他單位不得強制他人訂立。”這意味著,強制保險只能由法律和行政法規進行規定,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均不得設立強制保險。
本條第1款規定,中資保險公司經保監會批準,可以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這一規定意味著,保險公司要經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必須要取得保監會的行政許可。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極為迅猛,根據我國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有關保險業的規定,外資保險公司不允許經營法定保險業務。而我國的具體承諾減讓表中的法定保險限于下列具體險種:汽車第三者責任險、公共汽車和其他商業運載工具駕駛員和運營者責任險。
《條例》未對保監會的批準定程序作出具體規定,但根據《行政許可法》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的規定,申請人應當向保監會提交齊全、符合法定形式以及內容真實的申請材料,保監會將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書面決定,經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
本條第2款規定,為了保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實行,保監會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設立,是為了在不過分加重投保人負擔的情況下,使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迅速得到賠償。為實現這一目的,《條例》第6條明確規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實行統一的保險條款和基礎保險費率,保監會按照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總體上不盈利不虧損的原則審批保險費率。因此,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與一般商業保險的經營原則有所不同,保險公司在經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時,其盈利空間受到了嚴格限制。這樣也就可能導致出現沒有保險公司愿意經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無法推行的情形。本款規定即是針對該種情形,賦予了保監會作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的主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從事該項業務的權力,以確保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在特殊情形下也能繼續運行。這是從維護整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存續和保護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角度出發作出的規定。
本條第3款規定,未經保監會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該款實際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必須具備法定資格條件,并經保監會批準。這款規定實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于保險公司以外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業務。否則,將按照《條例》第36條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二是對于保險公司,必須要經保監會批準后方可從事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否則,將按照《條例》第37條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