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AV,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成av人大宝影视

我需要找律師

北京律師,專業團隊, 200+云律所實力在線

解決
難題
為您快速匹配專業律師

專業化團隊,全程跟進
一站式解決您的法律難題

直接找律師

我需要打官司

嚴選律師,權威專業,為當事人爭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師
為您快速匹配專業律師

處理案件類型豐富,庭審經驗分析
上萬案件代理,勝訴率高

直接委托律師打官司

我需要詳細咨詢

專案咨詢服務,資深律師方案定制

付費
咨詢
為您快速匹配專業律師

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專屬維權方案
精準把控案件難點,尋求最優方法

直接付費咨詢律師

我需要基礎咨詢

快速應答,高效服務,24小時在線

免費
咨詢
為您快速匹配專業律師

專業認證律師,一對一在線咨詢
法律問題優質解答,及時與客戶反饋

等待免費咨詢律師

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

任冰峰律師2021.12.29637人閱讀
導讀:

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應否予以賠償,在比較法上也是長期爭論的話題。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國家現均承認了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相關的國際立法中也是如此。為加強對精神利益的法律保護,我國應肯認守約方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在違約行為同時構成侵權時,當事人可以選擇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通過侵權規則來尋求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那么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應否予以賠償,在比較法上也是長期爭論的話題。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國家現均承認了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相關的國際立法中也是如此。為加強對精神利益的法律保護,我國應肯認守約方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在違約行為同時構成侵權時,當事人可以選擇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通過侵權規則來尋求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關于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內容提要:我國立法上沒有明確規定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通說也認為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不應予以賠償,但司法實際中卻存有許多支持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判例。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應否予以賠償,在比較法上也是長期爭論的話題。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國家現均承認了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相關的國際立法中也是如此。為加強對精神利益的法律保護,我國應肯認守約方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可以通過對現行法的擴張解釋,確立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適用可預見性規則,為具有確定性和嚴重性的、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可預見的違約可能導致的精神損害,提供法律救濟。

關鍵詞:違約 、精神損害 、可預見性規則 、類型化

一、問題的提出

損害可分為物質損害與精神損害。精神損害,也稱非財產損害,指財產損害之外的一切不利益。其可包括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痛苦,諸如憂郁、怨憤、悲傷、絕望、缺乏生趣、疼痛、奇癢、惡心、味覺喪失等。〔1〕侵權行為中,對物的侵害可導致物質損害,也可導致精神損害,例如故意毀損他人祖傳玉佩;對人的侵害可導致精神損害,也可導致物質損害,例如侮辱他人使他人精神失常而住院治療。在侵權行為領域,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得到了各國的普遍認可,我國也不例外。

違約可導致物質損害,也可能導致精神損害。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可否判定物質賠償呢?此一問題頗值探討。在違約行為同時構成侵權時,當事人可以選擇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通過侵權規則來尋求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但在未發生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的場合,當事人遭受的精神損害是否可得到賠償呢?不賠理由何在?賠則規則如何?

二、價值判斷

對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問題,各國立法一直持謹慎態度。最初,基于對人格商品化和引發濫訟結果的擔憂、以及精神損害難以金錢量化的考慮,法律拒絕給予精神損害以物質賠償。但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自我價值的發現,人格利益在人類價值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出現了給精神損害以物質賠償的迫切需要。由于社會變遷,思想觀念也已發生變化,人們認為金錢賠償非但不足減損人格價值,反而可以提高其被尊敬性,精神損害的賠償額的確定,籍法官自由裁量權也可合理解決。〔2〕在此基礎上,法律認可了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但均將賠償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例如,瑞士民法第28條規定:“人格關系受不法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關于損害賠償,或給付一定金額作為慰撫金僅于法律就其事件有特別規定時,始得以訴請求之。”德國民法第253條規定:“非財產上損害,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以金錢賠償之。”

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的從無到有,反映了法律對人的關懷,已從物質世界擴展到精神世界。這一方面得益于法技術的發展,而更多的則是基于一種價值判斷。“正當的人的感情、感覺是所有的人的生活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必須得到正當的保護,因此,可以想像只限于財產上的損害是多么的狹窄。”〔3〕人的本質不在于他的物質性,而在于他的精神性,物質只是為精神提供支持。人是一切價值的終極來源,人所看中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便是法律應予保護的東西。科學技術的發展,已使人的精神有了更好的物質支撐,使人有能力更多地關注更有價值的人的內心世界。人的尊嚴、人精神世界的安寧已成為法律所應首要保護的東西,人的價值與尊嚴成為法律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價值基礎。也正因此,擴大精神損害慰撫金請求權,成為近代法律發展的趨勢。〔4〕在德國,經由通過合憲性解釋創設一般人格權及通過判例擴大慰撫金的適用范圍的方法,法律加強了對精神利益的保護。〔5〕在合同領域,精神損害發生的幾率較小,但在其確已發生時,法律是否應無視它的存在?誠然,在商事交易中,精神損害不是違約的自然和極端可能(probable)的結果,違約方通常也不知道可能導致此種損害的事實。〔6〕這也是在合同領域精神損害一直被忽視的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合同中,違約導致精神損害具有確定性,違約方也應知道此一確定性,此時精神損害可否獲得賠償呢?甲委托乙運送其親屬的遺體,在運輸途中乙不慎將遺體丟失,甲遭受的精神痛苦可想而知,對此乙不予相應的物質賠償合理嗎?顯然,無視精神損害的存在,與現代法的精神相違背。這里,判予精神損害賠償才能體現法律對人的關懷,同時,這也可促使處于乙相同地位的人更多地關注對方的內心世界,更為謹慎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可在社會中營造更好的人文氛圍。

否定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的理由主要有:1.證據問題,精神損害是無形的主觀的,存在證明困難;2.計算問題,精神損害難以量化;3.懲罰性賠償,判付精神損害賠償無異于對無異處于懲罰性賠償;4.風險承擔,違約導致精神損害的風險應由受害人承擔;5.可預見性,一般合同尤其是商事合同中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不在當事人考慮范圍之內;6.一般政策之考量,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將使違約方的責任模糊不清,隨著受害方的主觀感受而不斷波動。〔7〕其實,上述理由是不能成立的,精神損害發生之事實的確認,完全可以根據常人的標準加以推定;損害計算的問題在侵權領域同樣面臨,但并沒有阻止法律承認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而判付精神損害賠償并不等判付于懲罰性賠償,精神損害賠償也是補償性的;至于風險承擔的理由,其只是一個判斷,并沒有言明該判斷的基礎;在許多場合中,精神損害的發生完全是可以預見的;此外,精神損害雖具主觀性,但常人標準的確立,已使其具有一定的確定性,因而違約方的責任也基本可以把握。

違約損害賠償為對方損失之補償,其奉行全部賠償原則,即違約方應賠償對方所遭受的全部損失,此種損失應包括精神損失,將實際發生的精神損失排除在賠償范圍之外,并無正當基礎。將發生精神損害的風險完全由守約方承擔也是不合理的。忽視合同領域精神利益的保護,與現代法的精神不合。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應當獲得法律救濟,在此前提下,法律要解決的是,如何合理分配發生精神損害的風險,賠償與否的標準是什么,這便涉及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則的構成。這也是本文意欲解決的問題。當該規則確立時,法律在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問題上的基本歷程便可表述為:首先承認侵害精神性人格利益的賠償責任,〔8〕而后承認侵害物質性人格利益引發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9〕再承認對物的侵害引發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10〕最后承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至此,法律對人的精神利益的保護臻于完善。[page]

三、比較法背景分析

(一)英美法。英美法中,最初的規則為,在合同領域感情傷害(injury to feelings)的損失不可獲得賠償,同時,在計算違約導致的損失時,不考慮合同標的物的感情價值(sentimental value),〔11〕即使不可預見性(unforeseeab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的限制能克服,也是如此。〔12〕然而,存在許多規則的例外〔13〕:1.在違反婚約的訴中,感情傷害的損失可獲賠償。2.人身傷害中肉體及精神痛苦(pain and suffering)可獲賠償,例如商品購買者因商品缺陷遭受人身傷害,即使賣方不能構成侵權,也可就肉體及精神痛苦獲得賠償;另在整形外科手術中,醫生因缺乏技術而使對方外貌更差時,其將因違反合同而賠償毀容的損失。3.損失可以包括對違反合同而導致的不便(inconvenience)的補償。例如鐵路公司將一個人運錯了車站,使得其在細雨蒙蒙的夜晚徒步幾里路才到家;又如原告及其妻子兒女由于律師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一所房屋的所有權,而不得不與其父母同住一所不舒適的房子達兩年之久。〔14〕4.存在一種趨勢,即當精神損害的發生根據合同的性質是違約的可料想的結果時,或精神損害是魯莽違約所致時,判予物質賠償。

此外,學者認為,如果合同的目的是提供愉快(pleasure),而因為違約未能這么做時,精神損害應可得到賠償。〔15〕也有學者認為,法律政策要求將精神損害賠償限制在特定的合同類型中,即合同的主義務(central obligation)是提供舒適與愉快或者解除不適的合同。〔16〕另有學者認為,假如精神創傷達到精神病態,則可獲得賠償,理由是達到精神病態的精神創傷一直被視為“有體傷害”。〔17〕在美國,學者編撰的《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353條規定:對精神損害的賠償應予排除,除非違約同時導致了身體傷害,以及合同或者違約屬于嚴重的精神損害為特別可能發生結果的類型。〔18〕在對該條的評論中,作者列舉了諸如旅館與客人間的合同、運送或處理尸體的合同、交付有關死亡訊息的合同等合同類型。

(二)法國法。象英美法一樣,法國法曾對是否給精神損害予物質賠償持猶豫態度,在合同法領域是否為精神損害提供救濟,更是長期處于爭論之中。〔19〕但法國民法典中即已明確承認了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20〕而現在的法律規則已承認了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其包括范圍非常廣的非金錢損失。例如,法院承認對家庭合影的丟失引發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21〕此外,法院認可了屠夫違約傷害客戶的宗教感情、承辦葬禮者違約致死者親屬精神痛苦等的賠償責任。這些案例的基礎在于,《法國民法典》沒有明確地將合同損害賠償限制在物質損失的范圍內。法典第1149條非常一般性地提及所遭受損失,并沒有將之限定于金錢損失。而且認為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根據是合同之訴還是侵權之訴而作不同的處理,沒有正當理由。〔22〕法國法在合同案件中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比英美法更寬廣,法國法更具一般性。對此,其理由之一在于,在法國侵權之訴中精神損害賠償一直可自由地提起,而在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之間存在相當多的交叉。〔23〕(三)德國法。《德國民法典》253條規定:非財產損害,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始得請求以金錢賠償之。第847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或侵奪他人自由者,被害人所受侵害雖非財產上之損失,亦得因受損害,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對婦女犯有違反道德罪行或不法行為,或以詐欺、威脅或濫用從屬關系,誘使婦女諾為婚姻以外之同居者,該婦女得行使前項請求權。此外,法典第1300條規定:行為端正之婚約當事人女方已允男方與其同居者,在具備第1298條或1299條規定之要件時,就非財產損害,女方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一般認為《德國民法典》847條僅適用于侵權的場合,而不適用于損害僅因違約而發生的場合。這樣,規則將違約引發的精神傷害的賠償責任限制在非常窄的范圍內,法律的此種狀況也遭到了批評。〔24〕為克服德國民法典第253條之限制,德國法院從事兩項重要的造法活動:一為以憲法保護人格之規定為依據,創設一般人格權;另一為非財產損害之商業化。所謂非財產損害的商業化,指凡于交易上得以金錢方式購得之利益(例如享受愉樂、舒適、方便),依據交易觀念,此種利益即具有財產價值,從而對其侵害而造成之損害,應屬財產上損害,被害人得請求金錢賠償,以回復原狀。〔25〕運用商業化理論的典型案件有海上旅游案〔26〕、羅馬尼亞旅行案〔27〕、假期車禍案〔28〕。在羅馬尼亞旅行案中,原告與被告旅行社訂立合同,參加羅馬尼亞黑海海濱之旅,但旅館設備簡陋、衛生不佳、食物冰冷,海濱不具游泳可能性,具有嚴重瑕疵,原告認為度過無益之假期,請求被告賠償。聯邦法院認為度假本身具有財產價值,已商業化,判決原告勝訴。〔29〕為突破德國民法253條對非財產損害物質賠償請求權的限制,1979年修正德國民法時增設旅游契約,于第651條F項規定:旅行無法進行或受重大之干擾,旅客就假期之無益度過亦得請求賠償相當金額。〔30〕(四)澳大利亞法及瑞士法。澳大利亞民法就感情傷害的賠償在純合同訴訟中也可獲得支持,例如在為婚禮而預定的房間已被其他客人占住時。同時澳國法在純合同訴訟中也支持對肉體及精神痛苦的賠償請求。〔31〕瑞士法區分Schadensersatz及Genugtung兩個概念,前者系指財產上損害之賠償,后者專指非財產損害之慰撫。〔32〕瑞士債務法規定了侵權之訴中精神損害可得賠償,同時債務法第99條第3項規定合同之訴可準用侵權之規則,因而在合同之訴中精神損害也可獲得賠償。例如雇員因雇主的違約行為而在工作中受到傷害。〔33〕(五)國際統一立法。《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7.4.2條規定:“(1)受損害方當事人對由于不履行而遭受的損害有權得到完全賠償。此損害既包括該方當事人遭受的任何損失,也包括其被剝奪的任何收益,但應考慮受損害當事人由于避免發生的成本或損害而得到的任何收益。(2)此損害可以是非金錢性質的,例如包括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在對該條第2款的注釋中點明:對非金錢性質的損害也可賠償。這可能是悲痛和痛苦,失去生活的某些愉快,喪失美感等,也可指對名譽的攻擊造成的損害。在國際商業中,本規則可能適用于受雇于一個公司或一個組織的藝術家、杰出的男女運動員、顧問等人員簽訂的合同。在這些情況下,損害的確定性要求以及損害賠償權利的其他條件也必須得到滿足。〔34〕此外,《歐洲合同法原則》第9:501第二款也規定,可獲得賠償的損失包括:1.非金錢損失;2.合情合理地易于發生的未來的損失。〔35〕[page]

四、我國立法、司法及學說之整理

理論上,我國學者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觀點不一。通說認為在違約責任場合,構成賠償損失所需要的損失,限于財產損失。〔36〕有學者認為:違約責任,依法只應賠償財產損失,而不包括非財產損失。〔37〕另有學者認為:違約責任中是不應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的,這應成為我國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法律目前不允許對違約責任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是合理的,未作出規定并不屬于法律漏洞,尚不需要有法官來填補。〔38〕還有學者認為:具有侵權性質的違約行為致人以非財產損害時,即使提起合同之訴,也應獲得賠償。〔39〕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可以依照美國《合同法重述》的做法,原則上不允許在違約之訴中請求非財產損害賠償,但例外地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場合以及在一些依通常觀念可預期到容易引發非財產損害的特定類型的合同場合,允許債權人請求非財產損害賠償,對于所謂依通常觀念可預期到容易引發非財產損害的特定類型的合同,可以歸由判例及學說加以發展與類型化。〔40〕立法上,我國對精神損害的賠償系限定于特定范圍的。《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這里的“賠償損失”,學理上解釋為包括賠償精神損失。2001年3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隱私權、其他人格利益,以及親權、親屬權、特定的物而導致精神損害的,應予賠償。此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7條規定的死亡補償費、《產品質量法》第32條規定的撫恤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42條規定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國家賠償法》第27條規定的死亡賠償金,在性質上均視為精神損害賠償。〔41〕不難看出上述規定,均屬于關于侵權責任的規則。在違約責任方面,迄今沒有明確的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但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約時對因此導致的對方的精神損害負賠償責任,此種約定應屬有效。

實踐中,法官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為求得個案正義,不乏創造性的突破,例外地在合同訴訟中承認精神損害的賠償。此類案件主要涉及的案型有:

1.承攬合同中,因承攬人過失,丟失了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而引起定作人精神損害案。例如,肖青等訴旭光彩色擴印服務部丟失交付沖印的結婚活動照膠卷賠償糾紛案、〔42〕王青云訴美洋達攝影有限公司丟失其送擴的父母生前照片賠償案等。〔43〕在王青云一案中,原告父母1976年在唐山地震中雙亡,原告時年3歲,原告長大后經多年苦心尋找,才找到父母照片各一張。原告到被告處翻版放大這兩張照片,被告放大前將照片遺失。原告訴請特定物損失及精神損失賠償。法院根據《民法通則》第5條、第106條、第117條、第120條的規定,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特定物損失及精神損害補償費8000元。

2.在保管合同中,因保管人過失致保管物毀損、滅失而引起寄存人精神損害案。例如,艾新民訴青山殯儀館丟失寄存的骨灰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中,原告將其兄的骨灰存放在被告處,被告將之遺失,原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認為對于死者骨灰遺失造成其親屬精神痛苦,被告應當賠償。經調解被告賠償550元結案。〔44〕3.在醫療服務合同中,因醫院過失致親子被他人抱走而引起精神損害案。例如,宋英輝訴徐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因工作失誤致其親子被他人抱走要求找回親子案。該案中,原告在被告處生產一男嬰,后因被告過失被他人誤領,兩年后終被找回,為此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物質及精神損失,法院依照《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判令被告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2000元。〔45〕4.在美容服務合同中,因提供服務方過錯反而毀壞容貌而導致精神損害案。例如,馬立濤訴鞍山市鐵東區服務公司夢真美容院美容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中,被告為原告作激光掃斑美容手術,術后原告面部出現麻斑,故而訴請精神損害賠償,法院判付精神損害經濟補償費2000元。〔46〕又如王曉奮訴賀慧媛以營利為目的私下為其洗眉致美容損害賠償糾紛案。〔47〕5.在培訓合同中,因培訓方錯誤終止合同而導致學員精神損害案。例如,劉愔訴嘉信乒乓球俱樂部等以初診但后被法醫鑒定否定的結論為依據決定其離隊影響其運動生涯賠償案,該案中,原告為一14歲的中學生,曾獲全國少年乒乓球女雙第一名,1995年10月被被告錄取為女隊隊員,此前其曾收到沈陽體育學院的錄取通知書。1996年6月原告去醫院門診,被初步診斷為血管炎,但隨后經病理切片定性為皮膚慢性炎癥。同年7月被告以原告因健康原因已不能繼續進行高強度大運動量訓練為理由,對原告作出離隊決定。原告提出異議,并委托上海醫科大學作法醫鑒定,結論為不存在血管炎,不影響運動訓練。但被告仍堅持己見,原告只得回原籍高中就讀。1996年9月原告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車旅費、鑒定費、學籍耽誤費和精神損失費8萬元。法院根據《民法通則》第4條、第111條、第130條的規定,判決被告賠償原告車旅費、鑒定費2954元,經濟補償款1萬元。本案中,被告的錯誤決定對原告的乒乓球運動生涯和發展前途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影響,法院認為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可根據民法基本原則及本案具體情況酌情確定。〔48〕該案應屬于在純合同糾紛中判予精神損害賠償的案型,被告的違約行為并未構成侵權,法院適用的《民法通則》第111條是有關違約賠償責任的規定。

五、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規則之構成

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均認為可獲得物質賠償。秉承判例法傳統的英美法系國家,通過判例已確立了此一規則。大陸法系中,法國法通過解釋其民法典第1149條,認為該條并沒有將可獲賠償的違約損失限定于金錢損失,從而為法院提供了判予賠償的法律基礎;德國法則透過非財產損害的商業化理論,來給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以救濟。而相關國際立法則是明確肯定地承認了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49〕不難看出,承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體現了現代法的精神,反映了現代法的發展趨勢。

在我國,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理論上有不同觀點,立法上也沒有明確規定,但這并沒有能夠阻止法官判予精神損害賠償。法官的此一創造正宣示了人們正義觀念的變化,反映了在合同領域對精神利益予以法律保護的需要。[page]

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則構成,筆者認為可在我國現有的立法基礎上,通過法律解釋來達成。《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兩條規定中所言的“損失”均未限定于物質損失,因而可解釋為包括精神損失。〔50〕這樣,違約導致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便可以適用可預見性規則,當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其違約將導致對方的嚴重精神損害時,其就應賠償對方的精神損失。預見的主體為違約方,預見時間為合同訂立時,可否預見的標準采理性之人的標準,即判斷一個理性之人處于違約方相同的地位時,是否應預見到損害的發生。這樣,可預見性規則這一富于彈性的規則,便運用于了精神損害賠償這一極需彈性制度的領域。

實際上,在否定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可賠償性的理論中,其一個主要的理由便是認為精神損害不可預見,例如有學者認為,對規則(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不予賠償的規則)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此種損害不在當事人意料范圍之內,因而過于遙遠(too romote)。〔51〕但是,并非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均不可預見,事實上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國家判予物質賠償的諸多案例,均屬于精神損害的發生是違約的確定的、可預見的結果的類型。我國的相關案例也是如此。因而學者認為,在這些案件中需要確定的是,原告遭受的非金錢損失是否可合理預見為違約的可能結果。〔52〕如果合同關系存在,且被告的違約導致原告的精神損害,而精神損害為訂立合同時的可預見的可能后果,則損失可獲賠償。〔53〕確立違約方對其可預見的因違約導致的對方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一方面可為極富價值的精神利益提供保護,另一方面也可促使違約方將對方的精神損失內化為其違約成本,一定程度上阻止違約的發生,提高社會的整體效益。〔54〕同時還可誘導當事人間有效率的信息傳遞。〔55〕將可獲賠償的精神損害限定于違約方訂立合同時的可預見范圍內的正當性還在于,訂立合同時當事人在確定交易條件,當事人不可能將其無法預見的風險反映到交易條件中去,因而將違約方責任限定于訂立合同時的可預見范圍內,可保護既有的對價關系,維持當事人間的利益均衡。總之,可預見性規則為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提供了一個恰當的規則。

在具體適用可預見性規則時,對精神損害的發生應要求更高的可能性,使違約導致精神損害的發生達到一定的確定性,而且精神損害應具有嚴重性,輕微的精神損害即使可以預見,也可忽略不計。對精神損害的此種確定性與嚴重性的要求,是與精神損害本身的特性相聯系的,精神損害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確定性與嚴重性的要求可有效防止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泛濫,減少隨意性,使給予賠償的精神損害均是可以肯定的實在的損害。

在特定的案型中,法官根據正義的需要,還可以在可預見的損失范圍內,削減所判負的賠償額。〔56〕同時,在發生違約與侵權競合時,對精神損害的賠償請求,原告也可選擇提起侵權之訴還是合同之訴,從而最大限度地尋求自己利益的保障。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應不斷地對所適用案件加以類型化,以增加判決的確定性,使法官在面對類型化案型之外的案件時,更加謹慎,以求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適度限制。

可合理預見到違約將導致精神損害的案件,現可歸納出以下類型:1.違約行為導致人身傷害的,此類案件一般同時構成侵權。例如上文所述的美容損害賠償案。2.以處理尸體、骨灰、及無法替代的其他遺物為合同內容的案件,例如被告不當處理尸體導致原告精神損害。3.為婚禮提供服務的合同,例如,為婚禮提供攝像服務者,在提交婚禮錄像帶前致錄像帶毀損、滅失;又如,承擔接送新娘任務的承運人在婚禮的當天不能提供運送服務,致對方措手不及;再如,為婚禮而預定的房間已被其他客人占住,旅店無法提供住處等。此類案件,判予精神損害賠償的合理性還在于,提供服務方一般均收取了更高的費用。這是因為服務方的討價受習慣的支持,且婚禮方在磋商中讓步的可能性更大,其想以此來維持雙方更融洽的關系和尋得服務方更誠信地履行義務。4.合同當事人的主義務為提供愉快或消除煩惱的合同,合同當事人未能適當履行,甚至達到相反的結果,例如旅游服務合同。〔57〕5.對當事人的未來有重大影響的培訓合同,例如上文所述的劉愔訴嘉信乒乓球俱樂部等以初診但后被法醫鑒定否定的結論為依據決定其離隊影響其運動生涯賠償案。除上述的案型以外,實踐中還會出現許多其他類型的合同,這需要總結司法實踐經驗,不斷作出類型化的努力。

六、結論

自然人作為這個世界的目的,作為人類社會一切價值體系的基礎,其精神世界當然是法律所應著力關注的對象。逐步加強對人的精神利益的保護,體現對人的人文關懷,是現代法的發展趨勢之一。精神損害賠償從無到有、從侵權領域到合同領域的發展,正反映了這一趨勢。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均認可了對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在我國,法官本著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也已突破現行規則,在合同領域為當事人精神利益損害提供救濟。

為從立法角度解決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應將精神損失納入《合同法》113條規定的違約導致的損失之中,適用可預見性規則來規制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同時確立精神損害發生的確定性和損害的嚴重性的前提要求。這一方面符合我國對立法文件中的“損失”的解釋傳統,有先例可循;另一方面也可免去重新立法的成本,使法官判案有據,避免司法實踐的不統一。在確立此一規則之后,應不斷積累司法實踐經驗,對所適用案件類型化,以求法院判決的確定性和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適度限制。

注釋:

〔1〕 參見金勇軍:《慰撫金的幾個問題》,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頁。

〔2〕 參見王澤鑒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頁。[page]

〔3〕 于敏著:《日本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83頁。

〔4〕 前引[2],王澤鑒書,第54頁。

〔5〕 前引[1],金勇軍文,第272頁。

〔6〕 Claude D.Rohwer and Gordon D.Schaber, Contracts ,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頁。

〔7〕 參見[英]納爾森·厄農常:《違約與精神損害賠償》,肖厚國譯,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6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99-501頁。

〔8〕 《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的,侵害名譽權等的物質賠償責任便屬于此類。

〔9〕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里的“殘疾賠償金”便屬于侵害物質性人格利益引發的精神損害的賠償金。但也有觀點認為,殘疾賠償金是精神損害賠償抑或逸失利益存在分歧。參見:梁慧星:《中國的消費者政策和消費者立法》,載《法學》,2000年第5期。

〔10〕學者認為,在物遭受損害時,衡量債權人對物的“保持利益”時,也包括債權人對該物的“情感利益”在內,當物的恢復原狀不能或恢復原狀有重大困難時,亦有慰撫金的問題。參見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系之結構分析以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載《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第218頁。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的,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11〕 G.H.Treitel ,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Claredon Press Oxford ,1988, P195.

〔12〕 E.Allan Farnsworth, Contracts ,Aspen Law&Business,1999,3rd.ed. P840.

〔13〕 See G.H.Treitel, ibid.PP195-196.

〔14〕〔英〕A.G.蓋斯特著:《英國合同法與案例》,張文鎮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第508頁。

〔15〕J.C.Smith, The Law of Contract, Sweet&Maxwell,1993, 2nd.ed.P216.

〔16〕T.Antony Downes, Textbook on Contract , Blackstone Press Limited ,1992, 2nd.ed. P305.

〔17〕何美歡著:《香港合同法》(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641頁。

〔18〕參見《美國法律整編:契約法、對外關系法》,臺灣司法院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合譯,司法周刊雜志社1988年印行,第603頁。

〔19〕G.H.Treitel, ibid. P196.

〔20〕《法國民法典》第266條規定:在因一方配偶單方過錯而宣告離婚的情況下,該一方對另一方配偶因婚姻解除而受到的物質上與精神上的損失,得受判處負擔損害賠償責任。

〔21〕 Barry Nicholas, The French Law of Contract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2, 2nd.ed. P227.

〔22〕G.H.Treitel, ibid. P197.

〔23〕 Barry Nicholas, ibid. P227.

〔24〕 G.H.Treitel, ibid. P199.

〔25〕 王澤鑒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138頁。

〔26〕 BGH NJW 1956, 1234.

〔27〕 BGHZ 63, 88.

〔28〕 BGHZ 28, 212.

〔29〕 前引[25],王澤鑒書,第141頁。

〔30〕 前引[25],王澤鑒書,第141頁。

〔31〕 G.H.Treitel, ibid. P200.

〔32〕 前引[2],王澤鑒書,第46頁。

〔33〕 G.H.Treitel,ibid. P201.

〔34〕 《國際商事合同通則》,對外經濟合作部條約法律司編譯,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171頁。

〔35〕 參見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64頁。

〔36〕 崔建遠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頁。

〔37〕 王家福主編:《民法債權》,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頁。

〔38〕 王利明著:《違約責任論》(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438頁。

〔39〕 崔建遠著:《合同責任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97頁。

〔40〕 韓世遠著:《違約損害賠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頁。

〔41〕 司法實踐中,法官對現行規則也多有突破,從而擴大了精神損害的賠償范圍,相關判例有:王忠泰訴福建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物上錯印電話號碼致其受電話騷擾損害賠償糾紛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民事卷上),第553頁;楊愛玲訴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擅自解剖死者尸體留取臟器侵權糾紛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民事卷上),第636頁;周玉珍訴南京市鼓樓醫院搶救傷員不力致傷員死亡又擅自火化尸體損害賠償糾紛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民事卷上),第642頁;易家貴等訴文建娥長期撥打其住宅電話侵擾安寧生活賠償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1999年第2輯),第66頁;黃某訴龍巖市第一醫院將其子宮作闌尾切除損害賠償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1999年第4輯),第117頁。

〔42〕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民事卷上),第622頁。

〔43〕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1998年第4輯),時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6頁。

〔44〕 參見前引[42]書,第578頁。

〔45〕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1999年第4輯),時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頁。

〔46〕 參見前引[42]書,第656頁。

〔47〕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民事案例選》(專輯一),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頁。

〔48〕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1999年第3輯),時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頁。

[page]

〔49〕 參見《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7.4.2條、《歐洲合同法原則》第9:501條。

〔50〕 我國對侵權導致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的確立,也是通過法律解釋達成的,即將《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的“損失”,解釋為包括精神損失。法國法中對其民法典第1149條所言的“損失”,也作出了同樣的解釋。

〔51〕 G.H.Treitel, The Law of Contract ,London Stevens&Sons,6th.ed. 1983, P743.

〔52〕 P.J.Cook and D.W.Oughton ,The Common Law of Obligations, Butterworths ,1989 ,P58.

〔53〕 Ibid. P55.

〔54〕 有關對可預見性規則的經濟學分析,參見波斯納著:《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頁。

〔55〕 有關可預見性規則促進信息傳遞的論述,可參見S.Wheeler&J.Shaw, Contract Law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5, P911-912.

〔56〕 《美國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351條第3款即規定了法官在可預見的損失范圍內進一步限制賠償額的自由裁量權,雖然該規則主要適用于物質賠償,但也有學者認為,加以進一步限制的情況可包括發生精神損害的場合。參見E.Allan Farnsworth, Contracts ,Aspen Law&Business,1999,3rd.ed. P840.

〔57〕 在李海健等9人訴廣州羊城旅游公司在旅游活動中違約減少旅游景點賠償糾紛案中,法院以沒有法律依據為由,駁回了原告賠償精神損失的請求。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民事卷上),第618頁。而在英國及德國均有肯定性判決,例如英國的Jarvis v .Swans Tours Ltd案及德國的海上旅游案,參見王澤鑒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第141頁。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內容錯誤,請通過 【投訴】 功能聯系刪除
點贊
收藏
分享至:
  • 律師回復中...
  • 離婚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因素

    段建國律師

    北京天用律師事務所

    段建國

    離婚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因素

    內容:婚姻關系中的過錯方需要對其過錯向對方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使婚姻更有凝聚力,同時也為了保障婚姻當中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了離婚賠償制度。那么,夫妻離婚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因素有哪些?

    段建國律師
    2023.07.27375人收看
  • 吳夢云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472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合同糾紛、債權債務、建設工程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行使時間是在離婚訴訟時,由無過錯方向有過錯方提出。如果無過錯方不提的,視為其對自己權利的放棄,日后再提的,法院將不予保護。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時,應當將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等規定中當事人的有關權利義務,書面告知當事人。在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時,應當區分以下不同情況:(一)符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于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二)符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于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就此單獨提起訴訟。(三)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基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雙方當事人同意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一并審理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一并裁判。
  • 違約損害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李維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李維
    李維律師
    2023.10.18787人收看
  • 李廣榮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299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交通事故、合同糾紛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能夠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侵犯了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姓名權、肖像權等人格權益。根據法律規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 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包括哪些方式

    吳夢云律師

    北京天用律師事務所

    吳夢云

    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包括哪些方式

    內容: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依法和依據合同的規定而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后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那么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包括哪些方式。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吳夢云律師
    2022.02.03601人收看
  • 林艷英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343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婚姻家庭、房產糾紛、合同糾紛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主要包括:重婚的;與他人同居的;家庭暴力的;虐待或者虐待家庭成員等。且必須是前述過錯行為出現在婚姻存續期間,導致夫妻離婚的,無過錯方才能氣死主張離婚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八十六條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哪些

    劉曉紅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劉曉紅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哪些

    內容: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哪些: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可以提起離婚精神賠償的有四種情況。這四種情況包括:(一)、對方重婚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具體包括:1、重婚罪的前婚屬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國法律承認的婚姻關系。對此,目前還存在分歧,各地的處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區認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只承認領取結婚證的合法婚姻。(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三)、實施家庭暴力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精神損害賠償。

    劉曉紅律師
    2022.03.231027人收看
  • 翁玉素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婚姻家庭、房產糾紛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精神損害賠償的成立要件應具備哪些條件

    任冰峰律師

    北京天用律師事務所

    任冰峰

    精神損害賠償的成立要件應具備哪些條件

    內容:由于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與財產損害賠償責任同屬侵權損害賠償,故精神損害賠償的成立要件也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1、有損害后果,即因人格權益等有關民事權益遭受侵害,造成受害人“非財產上損害”——包括精神痛苦與肉體痛苦;2、有違法侵害自然人人格和身份權益的侵權事實;3、侵權事實和損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4、侵權人主觀上有故意和過失。故韓某的行為不符合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之二“有違法侵害自然人人格和身份權益的事實”存在。因此,袁某援引該條要求韓某進行精神損失賠償,從法律與事實上均無據支持。最后,法院判決駁回袁某的訴訟請求。那么精神損害賠償的成立要件應具備哪些條件。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任冰峰律師
    2022.02.13684人收看
  • 張蕓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3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婚姻家庭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

    張蕓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張蕓

    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

    內容: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應否予以賠償,在比較法上也是長期爭論的話題。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國家現均承認了違約精神損害的賠償,相關的國際立法中也是如此。為加強對精神利益的法律保護,我國應肯認守約方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在違約行為同時構成侵權時,當事人可以選擇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通過侵權規則來尋求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那么論違約帶來的精神損害賠償。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張蕓律師
    2021.12.29637人收看
  • 趙金保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277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交通事故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法院在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王熙律師

    北京天用律師事務所

    王熙

    法院在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內容: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為保障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而建立的一種權利救濟制度。第叁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第叁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那么法院在確定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王熙律師
    2022.02.11105人收看
  • 劉曉紅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475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交通事故、合同糾紛、債權債務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旅游合同違約應根據下列因素來確定賠償精神損害的具體數額:1、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嚴重程度;2、侵權人的過錯大小;3、侵權人獲利數額多少;4、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嚴重程度;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權行為的目的、方式、場合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理訴訟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張旭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張旭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內容: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是確定賠償金的重要因素。可視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不同,酌定該地區賠償金的數額。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8、判決宣告;9、總而言之,離婚不等于一方必須要向另一方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若雙方均無任何重大過錯,在離婚時就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雙方對精神損害賠償金標準有爭議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據過錯行為確定賠償標準。

    張旭律師
    2022.03.3161人收看
  • 于海明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0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婚姻家庭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哪些?

    榮靜月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榮靜月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哪些?

    內容: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可以提起離婚精神賠償的有四種情況。這四種情況包括:(一)、對方重婚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具體包括:1、重婚罪的前婚屬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國法律承認的婚姻關系。對此,目前還存在分歧,各地的處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區認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只承認領取結婚證的合法婚姻。(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三)、實施家庭暴力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精神損害賠償。

    榮靜月律師
    2022.03.23149人收看
  • 張嘉娛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520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建設工程、債權債務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應當以重新審理的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年度的統計數據作為計算賠償的標準。理由如下:一、從司法解釋精神角度看,《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三十五條之所以明確規定賠償時間計算點為“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而非“侵權行為發生時”,本身就從制度設計上做出了保護受害人權益的傾向性選擇。二、從期限利益角度看,案件發回重審的,原審判決并未生效,尚未進入實質履行義務階段,客觀上推遲了賠償時間。賠償責任人因此享受了期限利益,理應多賠償一些;賠償權利人因審理期限延長相關損失進一步擴大,相應的,理應獲得更多賠償。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幾種

    毋磊穎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毋磊穎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幾種

    內容: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可以提起離婚精神賠償的有四種情況。這四種情況包括:(一)、對方重婚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具體包括:1、重婚罪的前婚屬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國法律承認的婚姻關系。對此,目前還存在分歧,各地的處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區認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只承認領取結婚證的合法婚姻。因此,符合上述的重婚條件的,有離婚精神賠償。(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三)、實施家庭暴力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精神損害賠償。

    毋磊穎律師
    2022.03.23634人收看
  • 楊一凡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2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債權債務、合同糾紛、建設工程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侵犯名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如何確定?

    姚平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姚平

    侵犯名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如何確定?

    內容: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侵害名譽權造成的精神損害應包括受害人的名譽利益毀損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兩部分。對于受害人名譽利益損害可以通過判令侵權人采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適當措施予以救濟但當采取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復受害人的名譽時就應當把名譽利益損害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的范疇。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只有當侵害名譽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姚平律師
    2022.03.03407人收看
  • 龍珊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0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交通事故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你好,對方是否需要賠償您,要看交警的事故認定書是如何劃分責任的,只要對方不是無責,承擔其他的責任(全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同等責任)對方都需要承擔與事故責任相對應的賠償責任,只是賠多賠少或者互相抵消的問題。不過有一個例外:機動車與行人相撞,即便機動車一方無責,也需要承擔10%以內的賠償責任。另外涉及的事故賠償項目有以下15個: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康復費、整容費、后續治療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輔助器具費、住宿費、交通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失費、其他財產損失費。您要想進一步了解你的具體賠償項目和賠償項目的賠償金額你可以打電話咨詢我們,或者講述一下具體情況,以方便幫您分析判斷。
  • 違約損害賠償的原則有哪些

    孔孟廷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孔孟廷

    違約損害賠償的原則有哪些

    內容:“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既包括直接損失的賠償又包括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是因侵犯人格權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孔孟廷律師
    2022.05.095974人收看
  • 崔玉君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202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債權債務、合同糾紛、民間借貸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論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合理性

    黃東潔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黃東潔

    論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合理性

    內容:我國立法上未有明確的規定,通說認為違約導致的精神損害不應賠償,司法實踐中對于違約精神損害案件的處理不一,導致法律適用上的不平等性。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比較世界各國及國際上對于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結合我國目前的理論上的趨勢與司法實踐的需要,提出在我國應建立起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制度,以保障合同當事人的精神利益。由此,得出結論,違約有產生精神損害的可能性。那么論違約精神損害賠償的合理性。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黃東潔律師
    2021.12.29315人收看
  • 馮清琴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46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債權債務、建設工程、合同糾紛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周春花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周春花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內容: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哪些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可以提起離婚精神賠償的有四種情況。這四種情況包括:(一)、對方重婚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具體包括:1、重婚罪的前婚屬于合法的婚姻,也就是我國法律承認的婚姻關系。對此,目前還存在分歧,各地的處理方式也有不同。一些地區認可重婚前存在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只承認領取結婚證的合法婚姻。因此,符合上述的重婚條件的,有離婚精神賠償。(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可以請求精神賠償。(三)、實施家庭暴力的有精神損害賠償。(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有精神損害賠償。

    周春花律師
    2022.03.23847人收看
  • 陳明月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47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交通事故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 律師回復中...
  • 離婚獲得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李廣榮律師

    北京市元甲律師事務所

    李廣榮

    離婚獲得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內容:此時,有兩種情況: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未收到結婚證書和有結婚證書的合法婚姻,以及鄰居認可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承認在重婚之前存在的事實婚姻,有些地區只承認領取結婚證書的合法婚姻。重婚的婚姻可以是合法婚姻或法律承認的事實婚姻。第一個是獲得結婚證書的重婚,另一個是以夫妻的名義形成事實婚姻的重婚。因此,根據上述重婚條件,有離婚補償。因此,如果符合上述同居條件,則可以獲得離婚補償。離婚時,您可以要求對方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只有滿足法律規定的具體情況,才能給予另一方賠償。

    李廣榮律師
    2022.03.23281人收看
  • 黃東潔律師

    主任律師
    • 幫助過 1134
    • 好評率 100%
    • 5 分鐘響應

    擅長:婚姻家庭、房產糾紛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用戶這樣評價她:

    • 非常細心
    • 專業負責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師
    • 經驗豐富
任冰峰律師

在線 問題仍未解決?真人1對1咨詢為您解答

  • 213位律師在線
  • 已服務23.5萬人
  • 5分鐘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