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投資被套2.2億 開發商承諾返還購房款失約

導讀:
開發商表示,資金緊張無力還款。張明到售樓處了解詳情,銷售人員說,業主投資購買商場中一處商鋪,獲得產權,每年開發商向業主按購房款的10%返還利息,共返還3年。3年后,如業主不愿繼續投資,則可全額退還房款。根據業主初步統計的資料,業主們投資總額高達2.2億元。昨天上午8點多,業主聚集在商場門前后,當地街道辦事處、開發商相應負責人趕到現場,調解此事。朝陽警方趕到后,在商場附近拉起警戒線。隨后,開發商、街道、警方邀請4名業主代表前往商場臨時辦公場所商談此事。那么業主投資被套2.2億。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開發商表示,資金緊張無力還款。張明到售樓處了解詳情,銷售人員說,業主投資購買商場中一處商鋪,獲得產權,每年開發商向業主按購房款的10%返還利息,共返還3年。3年后,如業主不愿繼續投資,則可全額退還房款。根據業主初步統計的資料,業主們投資總額高達2.2億元。昨天上午8點多,業主聚集在商場門前后,當地街道辦事處、開發商相應負責人趕到現場,調解此事。朝陽警方趕到后,在商場附近拉起警戒線。隨后,開發商、街道、警方邀請4名業主代表前往商場臨時辦公場所商談此事。關于業主投資被套2.2億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房產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昨天(3月31日)上午,業主戴著維權袖章維權。攝影/周民
昨天(3月31日)上午,68名業主來到位于朝陽區芳菁園小區附近的瑞祥百貨商場,向開發商討要購買底商的房款。
3年前,業主們購買了這家商場的商鋪。當時業主們被告知,投資3年內,每年可拿到購房款10%的利息,3年后如不愿繼續投資,可取回房款。
去年9月,三年合同到期,460名業主沒有拿回他們的購房款———總計約2.2億元資金。
開發商表示,資金緊張無力還款。
為利息所誘購商鋪
業主張明(化名),安徽人,今年40多歲,10余年前來京投身商海,但一直斬獲平平。
張明家住朝陽區芳菁園小區。2004年5月,他路過小區門口時,被小區1層底商的招商廣告所吸引。廣告上稱,此地即將開設大型商場,并吸引外資注入。
張明到售樓處了解詳情,銷售人員說,業主投資購買商場中一處商鋪,獲得產權,每年開發商向業主按購房款的10%返還利息,共返還3年。3年后,如業主不愿繼續投資,則可全額退還房款。據了解,該商場地上共3層,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已過不惑之年的張明決定“搏”一把。他投入所有積蓄,并向銀行貸款,花費43萬余元,購買了商場2層一處店鋪。店鋪面積約19平方米,購買時已裝修完畢。和張明一樣購買了商鋪的還有另外459名業主。2005年,商場如期開業,定名“韓show百貨”。
簽訂合同后,張明當起了甩手掌柜,按照合同,店鋪外租由開發商負責管理。“買了3年,我就去店里看了一趟。”張明說,他去的那次,發現他的店鋪被租用后開起了服裝店,但生意慘淡。
張明開始有所擔心,但開發商按月返還的利息款打消了他的疑慮。去年年初,臨近3年期滿,原本按月發放的利息款開始拖延。張明擔心合約到期后,不能拿回房款。
[page]
合同到期未取回房款
去年1月初,張明和360余名來自各地的業主,同開發商北京華森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森置業)簽訂了退房協議,協議中,開發商表示,將按照原合同于去年9月份如期退還購房款。
但商場的境況持續惡化。韓show百貨先后改名“瑞祥奧特萊斯”,“瑞祥百貨”。兩易其名后,去年8月,商場正式宣布倒閉。隨后,3年之約到期,460名業主先后向開發商討要房款,但開發商表示資金緊張,無力還款。
“當時感覺腦子嗡的一下,積蓄都投進去了,沒想到是騙局”,此后,張明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而壓在他身上的還有銀行貸款利息的巨大壓力。
據了解,460名業主每人投入10余萬至600余萬不等。根據業主初步統計的資料,業主們投資總額高達2.2億元。和張明相似,眾多業主都是利用銀行貸款購買店鋪,每月賺取返還利息和銀行利息之間的差額。
業主起訴維權
昨天(3月31日)上午,業主李女士和其他68名業主一起來到商場門前。李女士左臂上系著藍袖標。袖標上寫有“業主維權”等字樣。
李女士等人都是“臨時維權委員會”成員。去年年底,在屢次和開發商溝通失敗后,30余名業主意識到個體身單力薄,成立了維權委員會。
委員會一名牽頭人商先生告訴記者,自去年索要還款失敗后,總計有140余名業主先后向朝陽法院起訴,其中50余案件被受理,但因牽扯面眾多,法院一直未宣判。
昨天上午8點多,業主聚集在商場門前后,當地街道辦事處、開發商相應負責人趕到現場,調解此事。
朝陽警方趕到后,在商場附近拉起警戒線。隨后,開發商、街道、警方邀請4名業主代表前往商場臨時辦公場所商談此事。
商談期間,業主一直追問開發商如何處理,但開發商表示業主必須先統一意見才可解決此事。
[page]
昨天下午5點多,眾多業主散去,結局未定。
陷入窘境的開發商
昨天(3月31日),開發商華森置業副董事長顧祥穎現身現場。安撫完業主情緒后,他開始向記者細說原委。
顧祥穎說,業主和開發商矛盾的焦點在于“還錢”,但業主不知道,在商場兩易其名之時,業主手中合同的甲方也曾兩易其主。
顧稱,華森置業2004年開發了芳菁園小區。當年年初,北京現代三連商業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三連公司)找到了華森置業,表示有好辦法進行底商銷售。
在華森置業向北京市建委提交的情況匯報中寫到,三連公司拿到底商銷售權后,打出了購房“三年還款,利息30%”的廣告語。
顧說,開發商開始不了解三連公司的計劃,“底商賣得差不多后,我們才知道用的這種方式”。他稱,隨后,開發商終止了三連公司的行為。此時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底商已經銷售出9000多平方米。隨后,開發商審查了三連公司的資質,他們發現,三連公司的對外宣傳與其資金、商業經營實力有很大差距。
為防止糾紛,開發商終止了三連公司的商業經營管理權,并直接監督促使三連公司按月對商鋪業主兌現利息。
3年之約臨近,三連公司突然“人間蒸發”,還款的負擔轉嫁給開發商。顧稱,去年房產投資升溫,一香港企業將開發商收購。收購后,該香港企業以開發商名義和眾多業主簽訂了退房協議。此后,因運作資金不到位,該港資公司退出。
“答應給利息的是三連,答應退房的是香港公司,留給我們一個爛攤子。”顧稱,他現在面臨商業停業、金融機構貸款逾期、大量退房協議無法履行的窘境。
解決之道
事發之后,開發商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page]
顧祥穎說,今年春節后,業主成立臨時委員會。他幾次參加會議。會上,他希望盡快成立商鋪業主委員會,并提出了兩條解決之路,一是統一銷售(轉讓)商鋪,吸引外資,由外資購買商鋪后,然后將資金分還給大家;二是統一經營,希望業主統一經營商鋪,擇機變現,利用租金向銀行還款,并且獲利,“絕對不會沒錢,錢不是問題”。
為什么開發商遲遲不能解決問題?顧將責任歸結為業主意見不統一,“開了很多次會,選出很多代表,但大家的意見一直不統一,辦法無法推行”。
業主們證實,460名業主的意見確實難以統一。業主王先生說,他們業主之間曾彼此溝通過,但因業主散布全國各地,匯總意見困難。
昨天(3月31日)下午,顧祥穎表示,開發商將配合政府,早日和眾多業主協商解決此問題。 (記者 王鵬 實習生 王麗娜 秦川 雷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