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證券的合同詐騙

導讀:
本罪的主要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有價證券的發行和管理制度以及公私財產的所有權。行為人在明知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情況下,仍然用以騙取公私財物。依照刑法第197條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名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有價證券詐騙數額在5000元以上為"數額較大",應當立案偵查。那么有價證券的合同詐騙。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本罪的主要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有價證券的發行和管理制度以及公私財產的所有權。行為人在明知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情況下,仍然用以騙取公私財物。依照刑法第197條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名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有價證券詐騙數額在5000元以上為"數額較大",應當立案偵查。關于有價證券的合同詐騙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導讀]
立案的前提條件是司法機關審查后確定有犯罪事實存在,并且該犯罪事實依法需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后,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訴訟案件立案及民事訴訟立案。
(一)本罪的立案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huozhe)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在5000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二)本罪的立案標準解析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設的罪名。根據刑法第197條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huozhe)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由此可見,進行有價證券詐騙,"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
1、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5000元"是本罪詐騙數額的起點。2、所謂偽造,是指依照國家發行的有價證券的厚面、顏色、形狀,采用各種方法制作假證券冒充真有價證券的行為。所謂變造,是指在真有價證券基礎上,采用挖補、剪貼、涂改等力法。增大票面面額的行為。
(三)本罪的構成,有價證券詐騙罪,是指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有價證券的發行和管理制度以及公私財產的所有權。犯罪對象必須是國庫券和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者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的行為。行為人在明知有價證券是偽造、變造的情況下,仍然用以騙取公私財物。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本罪的主體。
4.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使用的是偽造、變造的有價證券,但為了非法占有公私財物,進行詐騙犯罪活動,從而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四)本罪的認定
1.注意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依照刑法第197條的規定,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庫券或名國家發行的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數額未達到較大的,為一般違法行為,由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有價證券詐騙數額在5000元以上為"數額較大",應當立案偵查。
2.本罪與偽造、變造有價證券罪的界限。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1)侵犯的客體不同。
司法機關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如發現犯罪事實應馬上立案偵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