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借款保證合同的注意事項

導讀: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為了有效防范借貸風險,我們在合同第七條第2款明確約定了保證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2年。那么簽借款保證合同的注意事項。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根據《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為了有效防范借貸風險,我們在合同第七條第2款明確約定了保證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2年。關于簽借款保證合同的注意事項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一、主體
1、按照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民間借貸的一方必須是公民(自然人),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的規定,民間借貸合同的主體顯然突破了一方必須是公民(自然人)的限制,其范圍還包括金融機構以外的非金融機構法人及其分支機構之間、其他組織之間及相互之間發生的資金融通行為。
因此,無論是出借方還是借款方,既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如果是自然人,應填寫其身份證號碼,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則建議填寫其組織機構或營業執照號。
2、出借人應當審查借款人的身份證件(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等證件,并將審查后的借款人身份證件(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等證件復印件存檔備查;在借款人署名欄應要求作為自然人的借款人本人當面簽字、按印,如借款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除了在借款人署名欄處加蓋法人或其他組織印章外,還應要求其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按印。
3、為了更好地保障出借人的權利,如借款人為自然人時,建議將借款人夫妻雙方均作為借款主體,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的規定對出借人有利,但為避免就此產生理解上的分歧,作為出借人,應當要求借款人夫妻雙方均在借款人署名欄處簽字、按印。
二、利息
根據《規定》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出借人無權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出借人亦無權主張支付借期內利息;除自然人之間借貸外,借貸雙方對借貸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主張利息的,人民法院將結合借貸合同的內容,并根據當地或當事人的交易習慣、交易方式、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
為避免在利息問題上產生爭議,建議借貸雙方事先約定利率(利息);對此,《規定》第二十六條明確利率: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三、保證
對于數額較大或風險較大的借貸,出借人可要求借款人提供具有經濟實力的第三方作為保證人。
出借人應當審查保證人的身份證件(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等,以核實其是否符合保證人的資格和條件,并將審查后的保證人身份證件(或組織機構代碼證/營業執照)等證件復印件存檔備查;在保證人署名欄處應要求作為自然人的保證人本人當面簽字、按印,如保證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除了在保證人署名欄處加蓋法人或其他組織印章外,還應要求其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按印;根據《公司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如保證人為公司的,則應要求作為保證人的公司提供本次擔保已依法通過公司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相關文件,以盡量避免借貸雙方日后在保證合同效力問題上產生糾紛。
根據《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為了有效防范借貸風險,我們在合同第七條第2款明確約定了保證人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2年。此外,我們還在合同第七條第2款、第3款中約定由保證人事先書面聲明放棄相關合同抗辯權利,以更好地維護出借人的利益。
[page]
四、管轄
1、關于訴訟
我們在合同第九條預設了兩種爭議解決的方式供合同當事人選擇適用,如果選擇第1種(訴訟)解決方式的,建議在合同最后“簽訂地址”一欄約定對己方有利的簽訂地。
如果在合同中既沒有約定合同簽訂地,又沒有約定合同履行地時,則可按照《規定》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確定合同履行地,并以此作為訴訟管轄法院所在地;也就是說,在此情況下,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歸還借款本息的,根據前述規定,出借人作為接受貨幣一方,其所在地系合同履行地,出借人可依法向該所在地法院提起訴訟。
2、關于仲裁
如果選擇第2種(仲裁)解決方式的,我們在合同中預設由××仲裁委員會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仲裁,這主要是考慮到多數民間借貸糾紛事實比較清晰,從保護出借人利益的角度考慮,適用簡易程序可以縮短仲裁時間,提高仲裁效率,從而盡快使案件裁決后進入執行程序。
五、效力
1、自然人之間借貸合同的生效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即只有在出借人將款項交付給借款人后合同才能生效。在此基礎上,《規定》第九條結合實踐中款項交付的多樣性,列舉了幾種常見的支付方式(如以現金、轉賬、匯款、票據、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等方式),進一步明確了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生效的起點。
2、其他民間借貸合同的生效
根據《規定》第十條:“除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規定,一般而言,除自然人之間民間借貸合同以外的其他當事人之間(如自然人與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或者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依法自合同成立(訂立)時即已生效。
3、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過去的司法實踐中,基本上將企業間的借貸合同確認為無效;而根據《規定》第十一條:“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定,對企業間借貸合同的合法性給予了有條件的認可,從而為企業間正常的資金拆借提供了合法保護的法律依據。
(責任編輯:六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