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的三個要件

導讀:
合法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也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當然要件。合同生效時間,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依法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時生效。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有效。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那么合同生效的三個要件。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合法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也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當然要件。合同生效時間,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依法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時生效。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有效。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關于合同生效的三個要件的法律問題,大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合同糾紛律師相關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所謂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體據以獨立訂立合同并獨立承擔合同義務的主體資格。合同是當事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有意識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為,它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當事人必須能夠認識和辨認自己的行為,判斷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即必須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意思表示是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為。意識表示真實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條件,在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內心真實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時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不能僅以行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為根據,而不考慮行為人的內心意思。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也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當然要件。合同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合法的合同顯然不能受到法律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時,合同不僅應當符合法律,而且在內容上也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生效時間,是指合同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是我國關于合同的生效時間的原則性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依法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時生效。
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1、內容判斷上不一致。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訂立過程的完成,也即主體對合同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
2、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只要具備意思表示這一基本事實,合同即告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有效。
3、合同成立與生效的要件不同。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①主體合格。②意思表示真實。③行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及社會公共利益等。
4、成立和生效的時間有差異。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邏輯前提,合同只有在成立后才談得上進一步衡量是否有效。




